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图形变换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本节课通过对典型图案的欣赏、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手段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中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平移和旋转》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中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空间和图形”领域中的新内容。从儿童空间认知发展来说,平移和旋转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等空间认知进入动态的空间认知。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学习内容则是第一次接触。  相似文献   

8.
"平移与旋转"作为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新内容,对于丰富学生的几何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介绍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小学阶段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图形变换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的基本特征、体验变换的整体特征,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宏观经典力学范畴内,利用对称性原理,从时间平移不变性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从空间平移不变性推出动量守恒定律,从空间旋转不变性推出角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培养空间观念。3  相似文献   

12.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紧抓要点,突破空间知觉障碍;结合模型,累积空间表象素材;强化操作,促进空间能力发展这三个方面简要地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朱春香 《生活教育》2010,(10):79-81
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不同方式,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仪停留在“生活概念”的层面上,要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再让学生用眼看、手比、脑想、嘴说等多种方式充分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使这两个概念正确、清晰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4.
平移与旋转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和运动变化意识,常见考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说一说、转一转。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操作技能,增强审美意识.其实利用旋转图形的性质进行一些问题证明时,会使我们绝路逢生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会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2.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的平移、转运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三、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五、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方格纸…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特征研究对于早期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刺激材料考察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4岁儿童不具有心理旋转能力,4~5岁儿童开始形成心理旋转能力,大部分5~6岁儿童已具有对图形的旋转能力。4~6岁儿童的旋转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不同的刺激材料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设置课程,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