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是我国书法教育由不自觉时期转变为自觉时期的重要时期.汉代书法教育包括以鸿都门学为代表的专业高等教育及家学庭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为书法流派教育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汉代高等书法教育由不自觉转为自觉,不仅体现为法帖教育与字书教育的分离,而且还随着书法理论的出现而产生了前代未有的教学内容──书学教育.汉代书法教育已开始关注书写工具与载体的运用,而且表现出字体方面的并行施教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代佛学为唐代知识精英构筑其思想空间提供了积极的准备。以心为前提的中道观念体系主要影响了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人趋向彼岸世界的可能性以及人对于彼岸存在的体验等三种命题。唐代书学是中国书法美学之建构期。书法的本质从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的辅助工具,逐渐改变为一个能够体现造化自然的意义世界整体。唐代书学受到了佛学义理的深度影响。书法艺术作品本体论,书法艺术创作主体论,书法艺术审美体验论,无不沾溉了葱郁的佛学色彩。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徐浩作为唐代的一名书法家,尤其对唐代楷书的贡献突出。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从而也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本文专注于从他的书学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书法源流、书法之法、书法之境来集中探讨他的存世书论《书法论》所蕴藉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魂宝。在世界艺术领域,书法以其特有的造形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①应该说,唐代书学是我国书学史上继魏晋南北朝后的第二次艺术高峰。唐代的书家,光《中国书法大辞典》所载就有1250多人,而且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分布面极广。下面我们对唐代书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唐代书法繁荣昌盛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帝王本身就喜爱书法,对太子、诸王以及后宫的书法教育亦相当重视,这可以说直接促进了唐代书法的兴盛。唐代皇室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唐代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教育兴盛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唐代童蒙教育也被称为"蒙养教育",是从先秦时期继承与发展而来的教育模式,《周易·蒙卦》中"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为最早记载有关童蒙教育的内容。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等的兴盛,以家训、家学为主的童蒙教育,逐渐成为家学或私学对子女、奴仆教育的主要方式。忠信、孝慈、友悌、笃行等儒家教育观念,不仅深刻影响着有唐一代的人才培养、进士及第,也为后世及当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汉代砖铭是汉代民间书法的遗产,先期学者对汉砖的整理与研究为还原该时期的书法面貌提供了翔实的线索与佐证。汉代砖铭在历史价值、书体传承、艺术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掘与整理情况等,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具有开启与承续的书学价值。借助目前所发现的实物资料及前代的著录文献,在研究和欣赏古代文字方面,未来砖铭书法研究还应注重砖铭与其它铭刻材料的比较研究,及砖铭书法在当代书法篆刻中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0.
陈其铨少年时期在潮州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求学期间得名师指点,一生钻研书法艺术。他几十年书法实践笔耕不辍,遍临名碑名帖,笔力雄浑,至晚年独创综体书法,对书学史和书法美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著述颇丰。除自身的书法实践,他还以传播书法艺术为载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构筑了一个立体式的书法教育体系,是当代台湾书法教育的推手。他的书法作品刚健古朴,技法娴熟而自然多趣,是多年积累和妙悟所得,其书学艺术集中体现了“儒、禅、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有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科进步。书法人也应唤醒"古隶"的书学价值,激活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力振兴的重要作用,续写中国书法文化的翰墨长卷。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有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科进步。书法人也应唤醒"古隶"的书学价值,激活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力振兴的重要作用,续写中国书法文化的翰墨长卷。  相似文献   

13.
书道之研究     
早在先秦春秋之际,甚至在孔子创办的私学之中,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课程内容的古代教育就以“书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了。经过秦汉魏晋到唐代,即有专门的“书学”作为国子“六学”之一的专门学校,设置书博士、助教等专门的书学专家从事教学,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秦代不仅在战国官学已经衰败的基础上既废官学又禁私学,还实行了吏师制度,所以秦代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制。但从史料分析,可以断定秦代学室教育应属专门培养文书吏员的中等职业教育,书法是主要教学内容。而且在封闭的教育组织形态下,对百工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当中。也包括书法教育。汉代是我国书法教育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的重要时期。汉代书法教育包括以鸿都门学为代表的专业高等教育及家学庭训等多种形式,为书法流派教育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及教育政策无时无刻地决定着书法教育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丰碑,他开创了一派新书风,被称为"颜体书风".颜氏的书法成就固然与其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但其自身的家庭背景、家学环境、文化氛围等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书法五体大盛,书法名家与民间书法皆兴,书法理论与实践并行。唐代书法创造了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颇具创世开宗的意味,亦有大包容,将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浸溶其中,为推动中国书学的审美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怀素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笔势利落洒脱,用笔有力肆意。《自叙帖》是他对自己生平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书写大胆自由,行云流水,变化莫测,在章法和结构上创新又不失法度。基于此,主要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说明他对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表现,展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并以《自叙帖》为例分析释道文化在盛唐之书中的渗透与交融。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书坛,梁启超不但精于创作,更以创造性的书学研究成果饮誉书坛.他不仅开拓了书法美学的新领域,而且展露了建立书法学科的意识和勇气,从而使其书学理论具有了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家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家学,从教育特点、存在原因、作用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家学教育,作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它的研究,将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真卿成为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渊源是因其既承家学、又参名师;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既从文人书法家获益,又向民问吸取营养;既学楷书、行书,也研究其它各种书体。师古不泥、学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