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一个人的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生讨论。)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生2:鲁四老爷呗!生3:还有四婶。生4:柳妈也是的。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人笑)我这…  相似文献   

2.
雨天迷案     
马丁探长接到马尔福太太的报案:她的邻居安娜小姐死在了家中。马丁探长急忙赶往案发现场,他对死者的房间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对邻居进行了一番询问。马丁探长思考片刻,突然神情严肃地说道:“这不是自杀!是他杀!”侦探提问?亲爱的小侦探,你知道马丁探长为什么这么说吗?  相似文献   

3.
花的语言     
麦卡西遇到了桩怪案子,本地一家大企业的财务审计员死了,从现场来看,像是自杀,但又不能排除他杀,唯一让麦卡西不解的是死者的嘴角叼着支西番莲花。 麦卡西为了这案子思前想后,已经几晚没合眼了,不管  相似文献   

4.
煤气中毒案     
我认为是他杀,证据就在现场,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一位妇女在家中因煤气中毒而死,死亡时间是晚上11点。家中门窗紧闭,无人来过。她的丈夫晚上8点就去上夜班了,通宵未归。尼可赶到现场,发现煤  相似文献   

5.
一个富翁的太太死在池塘的桥上。 警察在现场进行了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死者是头部中枪而亡,但是现场根本没有留下凶器。于是,警察们都认为这起案子是他杀。 那天正巧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路过此地,他们饶有兴趣地看着警察在现场办案。  相似文献   

6.
夕阳公寓的一名男子被发现死在自己的房间,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精彩探案之——夕阳公寓猪猪小姐:"噜噜探长,您可来了!"噜噜探长:"电话是你打的吧?你是公寓管理员吗?"猪猪小姐:"没错!您叫我小猪就行了。今天我发现熊猫先生离奇地死亡了。"噜噜探长:"先带我到案发现场看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109-111
正"为什么他杀了自己?"这是莉吉亚·努涅丝所写的《画家阿米哥》,书中小男孩的疑惑。在巴西,好朋友叫做阿米哥。有一天,小男孩从学校回来,跑上楼去找他的画家阿米哥。没想到,阿米哥却突然死了。邻居的女孩残酷地说":你的画家朋友下地狱去了,他杀了自己,所有自杀的人都会下地狱。"他用力推开邻居女孩,头也不回地跑开,却碰到阿米哥所爱的女人唐娜,就像即将炸开的炸弹,突然找到引爆点。他劈头就问:"阿米哥的遗书里,有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自杀?""不,他不是自杀死的。他的死……跟每个人总有  相似文献   

8.
幽默短信     
1姐弟俩跟着母亲上街,遇到母亲认识的一位阿姨。阿姨亲切地问母亲:你这两个孩子长得多可爱呀,姐姐大还是弟弟大? 2一友收到你死了吗?友纳闷回到发啥啦?又收到没死啊!那我咒你死!友大怒,可又一  相似文献   

9.
(一)谁杀死了小鸟? 20年前,动物园里,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有一天,其中一只小鸟死了,不明不白的死了。第二天,又有几只小鸟死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死。养小鸟的饲养员心疼极了,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天里,这群小鸟全都死了。  相似文献   

10.
潘斌 《成才之路》2012,(7):99-I0016
正现在,给你一个未来,一个既定的未来:或荣,或辱;或病,或死;或甜美,或伤离……你,会觉得怎样?未来可不可以看见?未来可不可以改变?对于这两个问题,在这本《未来闪影》(罗伯特.J.索耶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中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交代:一次粒子对撞的物理实验,意外将全人类的意识送到若干年后。经历这一切之后,一个伤心欲绝的诗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很多人看见他20年后在一家饭店里洗着盘子。而他现在却死了,他想用死改变未来。当然,这是小说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未来又如何被看见?未来又因何而改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     
何谓生?何谓死? 没有生哪有死?没有死又何从生? 生,并不是生命的起始;死,也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轮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轮回! 生,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死,产生了对生命的珍惜。只有生,死亡才如此可怕;也只有死,生才如此珍贵! 谁不想长生?谁又能长生?谁愿意逝去?而又有谁能不逝去?  相似文献   

12.
人死不能复活,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遇到“死而复活”的现象。如,江苏省如皋县有一位农民,“死”了16个小时50分钟后,又活了过来。广州市有一位工人已被拉到火葬场,准备火葬时又复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相似文献   

13.
一、设疑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导入问题情境中去。如有一位教师在开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并带点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死海’在什么地方?地理课学到过吗?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课文最后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死——不死——死,这样一些奇特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死,并不可怕,俗话说":生又何妨,死又何哀",我想一个人应该生得有意义,活得有意义,概括来说就是生活得有意义,那么死呢?死也会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在阳台上玩耍,突然发现地上有许多蚂蚁。蚂蚁在搬家吧?我不禁这样想,会不会搬到我家呢?我又想。不行不行,它们搬到家里来,我的零食会被它们吃个精光。于是,我决定阻止它们的搬家大行动。“哈哈,先把你摔死!”擒贼先擒王,我抓住领头的那只蚂蚁,举起手把它从高处摔下来,心想:这回看你还敢不敢搬到我家里去!可是,蚂蚁头领在地面上蹬了蹬脚,爬起来回到队伍中又继续带领它的臣子们搬家了。刚才是我的手举得不够高吗?我又想,好吧,再试一次。我又抓起这一只蚂蚁,“看你这回死不死?”这回我站在椅子上,再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把手一放,心想,这…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公园的空地中央,公安人员一大早发现了一个仰面朝天躺着的男人。人已经死了,他的左胸上插着一把没有护手的日本刀。以尸体为中心半径25米范围内,只留有被害人皮鞋的鞋印,却找不到凶手的足迹。松软的地面上也留着被害人清晰的鞋印。其余地方再也找不到任何脚印。刀鞘也找不到,被害人不可能拿着一把明晃晃的、没有刀鞘的日本刀来公园里自杀;如果是他杀,凶手也不可能将刀把绑在25米长的木棒上行刺。那么,这个男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没有护手的刀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重点就是生命教育。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可是,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珍惜生命,预防自杀、他杀?在教学实践中,生命教育又以怎样的内容和适切的方式得以有效落实?云端的生命教育,徐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睹她的容颜、她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一位风度翩翩的老绅士曾经营的一家公司,因不景气而倒闭。要说剩下的财产,只有刚刚收到的佣金和一亿日元的生命保险。他想死后给妻子留下这笔保险金养老,如果自杀,就得不到保险金,因此他想伪装成他杀而死。  相似文献   

19.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