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反对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之安。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它的社会发展理论论证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性、价值目标和客观基础;社会结构理论为社会统筹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我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学习和借鉴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探究原因,寻求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构建公平、合理与有序的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并且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尤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对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地挑战。本文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应对工具理性的扩张而提出的,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但由于我国具体国情和文化的不同,我们要抑制工具理性的扩展,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交往理性就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处》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本文从《正处》的简要回顾、现实作用、目前的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正处》对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地阐明了执政党建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阐明了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文化的发展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地阐明了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酝酿、产生和深化的过程。"四个全面"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现阶段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审视它,既有助于科学理解其深刻内涵,又有利于准确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物质基础,又需要精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形成,出现了道德真空。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努力拓展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公平的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更能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让每个社会成员,无论贫富,不分地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均等的发展机会和不断前进的希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殷切希望教育担负起调节社会不同阶层利益、保证社会公平的大任,殷切希望教育成为改变国运、家运、个人命运的根本之道,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目标,那么构建"和谐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手段。因此,各级政府、各职业院校要把握机遇,强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党在新常态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应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凸显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反映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对它的深入解读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战略机遇期”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目前正值“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的关节点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复杂、很突出,我们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深入研究这些矛盾,并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尊重人的个性和谐为指导。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群众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群众概念又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的政治概念,当前学界对群众的属性的理解分歧很多。党的十八大提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群众的当代价值更加突出,群众的时代属性也更加丰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四大方面来分析群众的时代特质,要把握群众的概念必须先对群众的时代属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最高理论本质,从实践的纬度解读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社会和谐”走向“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论证了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找到了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在保障基本人权和社会公平的基础上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寻求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共识和价值准则;建立具有广泛包容性,能够承受不同张力的政治文化;形成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民意表达渠道畅通;达成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公平与效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