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嗟来之食》被选人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将“从而谢焉”解释为“于是断然拒绝(黔敖的施舍)。谢,辞谢。焉,指代施舍。”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应该译为“(黔敖)追上去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2.
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人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佳作,文句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构思巧妙,韵味深长,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课下的一处注释却让笔者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3.
于宙 《阅读与鉴赏》2009,(11):63-6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其中有一句原文是“水尤清冽”。教材脚注中释曰:“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显然,原文中的“清冽”被解释为“清凉”。笔者认为这样解释不妥。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4.
周正 《学语文》2013,(5):67-67
一、屋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选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收入该诗。语文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大雨屋漏床湿,夜不成眠……”我们再看《唐诗选注》解释:“床头屋漏,雨水沾湿被褥。”《杜甫草堂诗注》解释为“床头的屋顶漏雨,使整个卧室没有一点千的地方。”这三家关于“屋漏”的解释都认为是屋子漏雨,似乎是滴水不漏。《汉语大词典》也认为是“破屋漏雨”,  相似文献   

5.
章念 《现代语文》2009,(5):148-14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有《五柳先生传》一文。经再三研读后,笔者认为此文对“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吝情”与“去留”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两条注释存在注而不确的问题。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学生的预习和课堂教学都带来了诸多不便,应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9.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材为“此乐何极”之“何极”作的注释是:哪有穷尽。本人认为,如此注释“何极”不妥,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10.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认为在理解古代作品中的词语时须树立历史的观点,他指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词义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和词义作静态的、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和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辨和分析……由于缺乏历史观点,许多注解家往往用词的今义去代替词的古义,以致误解了原。”语教材的编在注解言词语时大体上秉承了历史的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本中注释的一些失误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邓建鸿 《阅读与鉴赏》2010,(8):80-80,72
近日,笔者教授语文版2003年1月第1版.2009年12月第9次印刷的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29课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发现本诗下的注解“【晚】晚近,后来”(见教材206面注解④)欠准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李耕拓 《湖南教育》2008,(11):37-37
《三峡》作为散文名篇,多次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今义见于人教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课文写的就是“三峡”,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已有人指出,它写的只是三峡中的“巫峡”。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语《荷塘月色》注释颇有不确或失误之处,本对此加以辨折补充。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中,“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中“怡然”注释为“呆呆的样子”。笔者认为释义欠妥,注音为“YI”有误。查阅相关资料,答案也有异同。  相似文献   

16.
陈爱群 《湖南教育》2007,(10):38-3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用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的末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闲人”二字的注释是“清闲的人”。“清闲”意为“清静闲暇”,苏轼自称“闲人”是说自己和张怀民都很清闲吗?  相似文献   

17.
18.
高语第四册《虎丘记》一,是袁宏道写景状物、记游抒怀的名作。多年来,其精练的语言、优美的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课本对其的注释却有三处不妥。一、“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对“阖户”中注为:“全家。‘阖’通‘合’,全。”这是不对的。“全家”是“整个家庭、一家”的意思。而联系上“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倾城”和下“衣冠士  相似文献   

19.
20.
曹操的《短歌行》共两首,高三语文教材选其一。这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今天真正能够完全读懂的人并不多。诗中有些词句看似简单,但稍不留意就会“注”成大错,因此值得一辨。①对酒当歌教材注:“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细琢磨才知道似是而非。“对酒当歌”的字面意思是:“面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