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实验十二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本实验中有两副图片展示的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但是,此模型存在错误。因为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相邻碱基对之间夹角是36°,所以,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10对碱基对正好螺旋一圈,是360°。但教材中的图片展示的DNA双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成为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结构"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课堂上学生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对DNA为双螺旋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来完成DNA分子模型的建构.从模拟制作的角度看,这是非常好的学具,因为学生亲自制作DNA的立体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DNA分子变"微观"为"宏观",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但由于模型组件中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的模型材料、相应的共价键以及不同共价键插入位置的洞口粗细大小都匹配得非常到位,让组装不会出现"差错".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形象化的具体模型,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又便于理解和传播。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生物技术性设计和制作的第一案例。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践活动,深刻体验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影响合作的要素,并从中总结出促进良好的经验,学会小组合作,体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构建模型系列活动之一。组织好构建模型活动是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结构”一节的教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NA分子结构的一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工具有:一个DNA分子片段的平面图、脱氧核苷酸三构件连接模式图、一个DNA分子片段的空间模型图.教材在这部分给了一个资料和课外读物,且安排了一个实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节课看似一节简单的课,却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思维空间,笔者就此谈一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构建模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建立模型技能的达成主要是通过以下的过程来实现的:案例制作DN A双螺旋结构模型1教材分析本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DNA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首先介绍了“实验原理”。从制作DNA模型前应该考虑的问题、制作过程做了详细阐述。教材接着说明了制作的“目的要求”。要求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认识。教材第三部分列出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用具”。解释了用什么代表磷酸、什么代表糖、什么…  相似文献   

7.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设计"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的不足之处,应用塑料片、纸、绳子等材料进行了对比筛选。  相似文献   

9.
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X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DNA分子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将DNA结构等效成两个光栅衍射的叠加即可以分析并计算出DNA分子的螺距、半径、上升一个螺距所包含的脱氧核苷酸数及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60-62
通过师生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DNA分子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模拟制作DNA的分子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在准备这次实验时,我们发现该实验在实验方法操作上存在需要探讨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这个实验的几点看法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模拟制作DNA的分子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在准备这次实验时,我们发现该实验在实验方法操作上存在需要探讨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这个实验的几点看法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冯洁 《考试周刊》2014,(50):146-146
文章就如何将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学进去讲出来的过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一节实验的教学设计,探索了模型方法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新途径,分析了模型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了教学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经典思想实验五十年前,沃森、克里克对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无疑是当代科学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使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史蒂文·琼斯曾不无感慨地说:达尔文将人类从顶端处拉了下来,DNA 将人类的面孔碾碎成生物学意义上的浆汁。达尔文进化论中许多观点的提出,所基于的就是思想实验的结果;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同样凝聚着大量思想实验的成果。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 DNA 三链α螺旋模型的研究报告。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沃森看了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 DNA 的 X 射线衍射照片,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思想:DNA 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思想探  相似文献   

17.
1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并于4月25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文章“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传奇性的“章节”之一。这两位幸运天才的成功奥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19.
正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DNA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并不复杂,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连接成长链,两条长链通过A—T、G—C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结构,在此基础上螺旋成为特殊的双螺旋结构。但是DNA双螺旋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的半保留复制又是如何进行的?这很难一下子讲清,即使教师说得有条有理,学生还是难以获得完整的印象,这就必须借助于教具。市场上虽有各式DNA模型出售,但苦于不适用于教学,由它获得的印象是肤浅的。许多老师也自制过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