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去芬兰一年以后,19岁的儿子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爸爸妈妈,幸亏你们是 粗线条的父母,幸亏你们没有从小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中旬,还差1个多月就要高考的女儿孙艳被美国暨欧洲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推荐,被直选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环境工程系学习(英国剑桥大学从2002年起在中国大陆直选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本科段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去芬兰一年之后,19岁的儿子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写到:“爸爸妈妈,幸亏你们是粗线条的父母,幸亏你们没有从小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相似文献   

4.
今年29岁的徐青(化名)自出生之日起便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徐青说找工作难,父亲徐先生便把儿子安排到了同学的公司里上班.工作了3个月,徐青说工作没意思,干脆辞职不干了.尽管后来父母又帮儿子联系过几个工作单位,但徐青总推说:“没意思,不想干.”2013年,徐青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女网友,并把其带到家里长期同居.徐先生和徐青的母亲朱女士从教导儿子发展到斥责儿子,最后父母和儿子双方竟然升级到大打出手.不过,徐青仍振振有词地说:“没工作也有权利谈恋爱……作为父母,你们有义务养我.”  相似文献   

5.
妻子要去外地出差两个月,临别时对我和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家里就你们两个人了,你们父子俩有事要好好商量。"我压低声音对妻子说:"这小子也算个人?"儿子才刚满9岁,我有事还得与他商量?妻子嘻嘻地笑着上了火车。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这是你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课。我们先来做个作业。请放下鼠标,拿出纸笔来。给你们的父母写一封信。下课时,交给班长,统一寄出。”这是去年我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课。当时,我首先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眼神:惊愣!既而,有的同学低下了头;甚至,有的同学的眼里有些湿润了。在寄信之前,我在每一封信里,夹了一句话:请回信。引发我如此开始第一课的动因是几天前,在新生报到处看到的:儿子拉着手提箱走在前面,父亲扛着笨重的行李跟在后面,儿子还不时地回过头,狠狠地说“:别跟得这么紧,行不行?”电梯口,一位母亲几次都没敢迈进去。女儿没好气地甩下…  相似文献   

7.
五颗稻粒     
一个年迈的富商要为自己挑选合适的继承人,于是把三个儿子叫到身旁说:我给你们每人五颗稻粒,你们要好好保存,一旦我向你们要时,你们要还给我。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夏天,我带着儿子在一片劝阻声中做了“海归”。在加拿大生活了两年,出国时还是一个小男孩儿的儿子,在这两年里迅速长大,成了一个高高大大的15岁的少年。很多朋友对我们的回国不解,因为加拿大可称作是孩子们的天堂,大多数移民过去的孩子都乐不思蜀,甚至当父母萌生回国的想法时,很多孩子都会说:“你们回去吧,我要自己呆在这里。”但我的儿子却似乎是个异类,他说他不喜欢加拿大。我看着他在那里一天天地委顿下去,最后还是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回国之后他几乎变了一个人,在国内紧张而充满压力的学习中,他竟然兴高采烈又劲头十足。我惊讶地…  相似文献   

9.
有个小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他。在外面流浪了半年后,这个孩子把钱全花光了,又冷又饿,这时他才想起家的好处。犹豫了好久,他才给家里写了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我错了,只有出门在外,才能想起家的温暖,这些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由于对你们怀着深深的内疚,无颜见人,我准备在某一个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们还肯原谅我,那么就请在家门口为我挂起一盏灯笼吧!你们的儿子信发出后,这个男孩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走到了村外的一道山梁后面,他躲在这里吃了些干粮。等…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一迈进初中的校门,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学校有什么事都迫不及待地讲给父母听。相反,你即使追着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他的答复也总是两个字:“还行。”再多问,他会颇为不逊地质问:“您烦不烦呀?我又不是小孩!”坏了,儿子拒绝和家长沟通了。我的心里颇为紧张。看到儿子有时在房间里摔书本、文具,小声地、发泄地骂人,我便猜测儿子可能遇到烦恼——突然间紧张起来的生活节奏,远大于小学的学习压力,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还有进入青春期之后心理上莫名其妙的焦躁和烦恼,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放下“成人”的架子,  相似文献   

11.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2.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营在我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7年来,在父母精心的培养下,我儿子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作为我对父亲表示的深深敬意。从“对牛弹琴”开始—培养学习的——习惯在我孩子出生前,我父亲就邮购了一套由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主编的《10岁方案》,从中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并学到了一些方法。儿子出生后,先由我妻子给他念书,三个月后,妻子上班,念书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4.
儿子慢慢地长大了,不可避免地要和钱打交道,有时想买个乒乓球玩,有时要送小朋友生日礼物,有时要为贫困山区小朋友捐款……他和我商量着要钱,这引发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孩子学习自己“理财”。于是,我郑重其事地和儿子商量,在我领取工资那天也给他发“工资”。我让儿子懂得父母的工资是靠认真工作得来的,任何人要得到报酬就应付出劳动,于是在商定月“工资”3元的同时,我提出一个条件,即儿子每月必须完成10次以上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洗碗、擦桌椅、倒垃圾、打扫楼梯等,但整理玩  相似文献   

15.
电脑已开始进入家庭,可选哪种编码好呢?请看 电脑——这个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所不能的精灵,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千家万户了。我从88年开始用电脑,五年来约计“写”了二百万字的作品。 先谈谈我学习编码的过程:1988年我买了电脑之后,我和我的小儿子一起学习。最初用的是拚音,重码太多。后来,我儿子买了一本“五笔字型”——就是“王码”。我一看那二十多个键子上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字根,符号,再看那“五笔字型字根助记词”和饶口令差不多……我儿子说:难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孙女小洁是1995年被她父母接去美国的,那时她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小洁在家时学了几句英语,可是到了美国就全然不管用了。语言不通,在美国上学可是个大问题,我感到非常担心。幸亏不久后儿子来电说:“她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和老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学校放假时,她都叨念着学校,希望假期没有这么多、这么长。”这才使我稍微松了口气。1997年,我去美国公干,顺便去  相似文献   

17.
王俊 《湖南教育》2003,(12):51-52
案例在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六个儿子。一天,他把六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孩子们,我已经老了,你们也都长大了。我没有多少家产留给你们,只有园子里还有几亩地,就分给你们吧。”说着,老人拿出六根绳子,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六根一样长的绳子,你们每人拿一根绳子到园子里去圈地,谁圈到多大一块地,这块地就属于谁的,剩下的就留给我糊口吧。”儿子们一听,高兴极了,赶忙拿着绳子往园子跑。结果,他们依次圈出了这样的地:35米25米30米30米50米40米30米35米50米15米120米25米25米…  相似文献   

18.
农夫分地     
《小读者》2009,(1)
一个农夫在临终前把4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没什么留给你们的,只有祖上留下的十几亩地。我死后你们把地分了,为了避免争吵,还是平均分吧。"农夫死后,他的  相似文献   

19.
分享三步曲     
第一步:幼时养成分食的习惯。妈妈:(认真地)我把这东西分成三份,你只能吃其中的一份。儿子:因为我们家有三个人,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人。妈妈:(疼爱地)你喜欢,妈妈把我这份让给你吃!儿子:谢谢妈妈!妈妈:(有意地)这东西太好吃了,你把你的那份让点给妈妈吃好吗?儿子:(很高兴地)给你。妈妈:谢谢儿子第二步:大家随意吃。儿子:(吃得剩下不多了,不好意思地)爸爸、妈妈,你们吃点吧?!不多了!爸爸妈妈:我们不想吃,你自己吃吧!儿子:(有点急了,带着哭声)你们吃嘛!你们吃嘛!第三步:大家随意买。妈妈:(在洪客隆超市)儿子,你想吃什么就往小推车里放,你自个选…  相似文献   

20.
自从进入初中,老师就不断地提醒我们:"你们不再是小孩子了,做事情要学会把握分寸,不要总是随随便便……"在家中,父母也经常教育我要自立自强,连奶奶都不停地告诉我要锻炼自己。于是,渐渐地,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而是开始学着做个"大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