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认识物体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3.通过创设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设计思路〕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对“比多少”有了初步认识,但往往是凭直觉。通…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10~11页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正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自然第三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把多 种类群动物的某一方面属性综合起来研究的初步经验,有了动物和人体运动的基本知识。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归纳法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和把握物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将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其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此课属于观察实验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使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磨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具有引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属观察实验课。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较和实验的方法,认识空气及其他物体,并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多种多样,空气是其中一类看不见的物质。由于本课是初次指导学生用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认识物体,实验能力又是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空气,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其中,引导学生把实验中感知到的现象,概括为物体的性质,并正确、系统地进行描述,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15,(Z1):40-4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各种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8页,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种物体。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闪动上述物体的长方体轮廓,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让学生在脑海里对长方体形成表象。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师: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物体运动与力的最基本关系和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以及用物体运动特征将物体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小组实验盒,观察提示卡 学具:自做纸风车、纸盒、小铁环或塑料环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 1、揭示课题:物体的运动 2、教师演示: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运动状态的物体”,什么样的物体是“静止状态的物体”。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1、“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等方向,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敏 《贵州教育》2013,(8):31-34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用"第几"来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的时候又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具备了用有序数来表示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课时的教学正是基于前面学生已有认识基础和活动经验上的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奠定第三学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笔者执教这一课时,通过具体情境中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页“同样多、多些、少些”这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时,教师  相似文献   

17.
《物体能传播声音》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课本第五册第十四课的一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空气、水、木材、金属物体等都能传播声音;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9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聂三敏执教白宝兰评析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制课本第一册47页至48页及51页练习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9;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使学生掌握9的组成和分解...  相似文献   

19.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20.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从认识物体开始的。认识千姿百态的物体,必须掌握认识方法及认识程序,具备一定的能力。自然教材安排了《怎样认识物体(一)(二)(三) (四)(五)五课书,通过认识水、空气等五种物体的属性,掌握认识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在课外去探索大自然,获取更多的知识。教材选择了学生接触较多的水、空气、土壤、金属、岩石作为认识对象。认识物体的基本属性,学生不难掌握,认识物体的基本方法就不易掌握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