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具象与抽象是两种不同的摄影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具象中包含着抽象,抽象寓于具象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影响着摄影艺术的创作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具象与抽象是绘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具象中有抽象的存在,依托抽象提升再现具象的艺术性;抽象中有具象的基础,在再现具象的能力基础上升华出抽象意味。具象特征最强烈的写实绘画作品由于表现出非同凡响的对客观对象的意象感受,从自然中寻求最吸引人的形式元素,绘画本身有引导观者观看的信号;这时,写实具象作品就有了抽象的意味。最具抽象特征的表现性作品,往往由于摆脱内容的束缚,以形式的面貌走向自由王国,走向意念的深处,带给有共同经验的观者以心理上的真实和具象。所以抽象作品又有具象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人文观念和审美心理活动的变化,油画语言在形态的创造中不断地扩展与延伸。虽然在具象世界里包含着个体的人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然而,西方摄影技术发明后,油画语言特有的能够表现出精神上的体验功能进一步彰显。透过油画语言,我们看到了它所表现出的从具象表面上渗透出的内在精神以及抽象形式所反映的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其各具特色。本文从文字和词汇角度阐述汉英语言文字中体现出的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一:具象和抽象。  相似文献   

5.
《暗示》将写作视野投向词语背后的意识暗区,展示生活中存在于言说之外的隐秘信息和符号系统,是对中国古代语言中“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观点的阐发。《暗示》中语言观具体体现在重具象、重全球化语境下传媒对具象的改造、质疑语言符号、重具象对认知的弥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书法和抽象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语境,属于不同的审美文化,其差异性是明显的,但二者在表现意蕴、排斥具象、形式语言、语言符号的象征性、隐喻性上有着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汪美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7-20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具象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后,又经过选择取舍形成的。一旦进入具象运动阶段,创作者往往是情不自禁的,甚至是如痴如狂的,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很少受抽象思维的控制。抽象的过程是一个裁剪的过程,不同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了。所以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本文从中国古代诗歌中撷取几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巧妙嫁接在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象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等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语言的特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人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荀况的《劝学》和培根的《论求知》为例探讨了议论文中的中英文思维方式差异。认为中文议论文中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综合型、具体型、主体型和崇尚集体主义,而英文议论文中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分析型、抽象型、客体型和崇尚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爱勤 《培训与研究》2008,25(4):124-125
汉英民族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比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并用具体实例分析这些差异对语言表达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民族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存在大量四字成语的原因,即偶对思维,尚古思维和具象思维,井提出了对成语中的虚义部分和成语中的形象部分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成语中的文化色彩传达到英语中去。  相似文献   

14.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文章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试图说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根源;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英汉重复格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使重复这一辞格在英汉语言中的运用各具特征。英语为摆脱赘述而倾向于避免重复,除非是为了特别的修辞效果。汉语为求语义突出、音韵和谐及句式的平衡与对称而不避重复。翻译中不顾及语言的差异则可能导致累赘重复。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颜色的习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义对等性。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颜色词语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异同性,揭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达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把重点放在词汇与语法条文上,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忽视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比较,致使学生在组句过程中套用汉语句法思维,结果产出中文式的英语语句。本文从英汉思维模式的比较入手,分析各自组句的思维差异,以期帮助中国学生摆脱中式英语思维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英汉句型结构差异较大。因此,研究英汉思维特点,弄清其对句型结构的影响,对外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排列顺序、状语排列顺序、时间取向与时间顺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指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将有助于推动英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