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对列宁文献的整理、翻译和出版虽然从未间断,但显得比较零星和分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列宁文献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进入了集中统一规划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游记文献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民国时期国人涉及新疆地区的游记书目进行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加深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的研究,探析民国时期新疆旅游与中国社会动荡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向世人展示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更真实生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游记出世于魏晋,成长于六朝,成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大盛于明清。本文着重论述游记的基本品质和信度标尺;魏晋游记的走笔动态,六朝游记成长的外因与内因,魏晋六潮游记的特性;唐代游记成熟的标志,柳宗元永州系列游记;宋代苏轼黄州游记,名家同题材游记,范、陆游记专著;明代游记佳品,徐宏祖游记专著;清代江苏、浙江、安徽籍作家的游记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为发展地方经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大有可为。宜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还提出了确保该项研究工作顺利而稳妥开展所应采取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木卡姆是全球性的音乐文化现象,维吾尔木卡姆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音乐界和社会科学界人士的注意。文章分别对国内外维吾尔木卡姆的搜集、整理、出版情况做一梳理,希望能为木卡姆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 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浩繁多彩的中国古文殿堂中,产生于晋末南北朝的游记一体,至唐绽放奇葩,宋时议理取胜,明末多山水小品,清代由"独抒性灵"转向杂入地理,古迹考证。主要列举时作论述其发展演变及繁荣。  相似文献   

8.
9.
民间历史文献是生成于民间、使用于民间和保存于民间的反映民间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历史文献不断被发掘、整理和出版,积累了丰富的整理经验,形成了民间历史文献整理的基本原则,即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学者与出版社通力合作,开发、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民间历史文献资料,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推动了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型,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实现了研究方法的突破,为学术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把民间历史文献置于已有的史实中解读,并将其与传世文献以及其他文献相印证,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同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目前对地方文献的整理,通行的有点校、影印和前两者结合三种方式,三者各有优劣。地方档案的整理应注重保护史料的"原生性",首先考虑的应是存留档案"原件总量"和保持"档案排列原貌;"档案的选取应以"卷"而不是以"件"为单位。学术创新不全在于题目的新颖,而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新内容、新见解;学术研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海内外同行学者共同参与,也要以全球化、整体史的视野开展跨专题、跨地域、跨学科的深度研究,为构建严密与科学的研究体系做准备,惟有如此,方有可能使地方文献之学升华为"显学"。  相似文献   

11.
古代域外旅行记中所建构起来的异国形象,是一种奇特的隐喻和象征。其中所蕴涵的对于华夏与外邦文明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是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理解历史传统的尺度和背景。必须批判地利用这些古代文学的生动描述,因为正是在旅行与观看的过程中,才会感受到剧烈的文化冲突和心灵震撼,并激起深刻的精神反思和观念转向,使掩蔽于本土语境中的许多深层因素赫然显现。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来源,藏书与刻书之互动关系,刻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析,以及刻书的四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13.
晚清域外游记揭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时的复杂心态,以及打破封闭自足的格局,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价值。学界对晚清域外游记的重视不够,现有研究仍止于个别名家名作的解读和阐释,多流于资料梳理与背景介绍,少有鞭辟入里的剖析。引入比较文学形象学、旅行理论的视角,进行跨文化研究,应是晚清域外游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以中国现当代作品英译的出版为对象,对其中若干重要事件给以概述和简评。具体从英译作品的出版发行与传播、销售与影响、不同读者群体的反应与接受、中外合作出版新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力图显示大致的轨迹及得失。英译作品的研究是对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有益补充,应大力加强,同时也要继续深入研究外来文学的译入。本文也试图以英译作品出版传播的得失,为英译作品的研究提示应关注的方面。这一研究正成为国内的学术新热点,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要拓宽视野和途径、采用多元方法探究英译作品的接受境况。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认为,文学场是不同的资本持有者角斗的空间,由许多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形成,研究文学意味着建构一系列"纸上的建筑群"。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场而言,出版机制的转型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应对"经济场"的挑战,并且逐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变化。出版机构通过品牌战略、包装作家、策划专题等举措赢得了在"文学场"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了"经济场"、"政治场"的力量,也使当代文学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形成"好看"就是"好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变化的历史文化大背景的"外因",从思想精神内涵的"内容",从体裁、样式、创作方法的"形式"等多方面探索研究,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十大特征:随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受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发展变化;具有时代特征;重视思想性;重视民族精神;重视群体又个性鲜明;诗词为正宗、散文为大宗,多种体裁互促互进;具有抒情传统;具有音乐美、语言美;具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种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以及人民盼望整治社会治安、惩治社会公害的作品。要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采取范围广阔、视角多维的方式方法 ,逐步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形成体系 ,为我国第一部《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史》诞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地方文献的种类及收集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三门峡市图书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中的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