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往往采取的都是"讲授-练习-检查"等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老师应该要"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要求学生"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与新课程标准是不谋而合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民主、开放、科学的课堂理念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形成.作为学校教学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探究天地,师生平等互助,没有绝对权威,每名学生都乐于表达,勇于争论,敢于评价,善于合作,大胆质疑.老师的倾听、讲授、点拨、启发、延伸等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服务,并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从而师生在知识、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收获,彼此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就可以称之“新型的课堂“,新课程正急切呼唤这样的课堂.如何创造这样的课堂?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回想从前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只是听和记,只是一味接受老师的传授。可如今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把素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这一要求期待着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目标成为教师备课时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绿色课堂"教育理念为基础,从营造师生一体的"绿色课堂"氛围及实行学生喜爱的"绿色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打造小学体育"绿色课堂"的途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时刻都应该密切保持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课堂"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作用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一些在教学交往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构建和谐的课堂交往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呢?一、以人为本,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提到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师》2013,(13):22
编者按: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绿色课堂",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创新是每个一线老师的任务.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应该是民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当课堂上出现奇思异想的答案时,我们不应该采取避而不问的方式,更不能粗暴地斥责,而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妥善地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美术课堂模式,课堂分为两大板块,前半节教师示范、讲授,后半节由学生绘画或制作,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制作"的课堂模式实际就是"灌输—接受"。这种课堂模式单一呆板,严重阻碍学生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够融洽,更谈不上课堂能"活"了。如何激发课堂活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呢?关键在于如何引发课堂教学的"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愿意干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教师要不断变换花样,让他们感兴趣。而且,学生的情绪难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与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中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习惯,从单向的讲授,改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提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快速了解吸收。  相似文献   

10.
周序  王卉 《中国教师》2016,(5):83-84
<正>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最近学校的课改实验进入了"深水区",学校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体现出"学生中心"的理念,我摸索出几条实践"学生中心"的操作方案,请您给我指导一下。我设想的第一种操作方案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多表达,减少老师讲授的时间。可是我发现,学生们只在最开始那一两节课上有兴趣,后来就有些应付了事了。怎么才能让学生们都认真听其他人发言呢?  相似文献   

11.
<正>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这个话题很深刻,却也很朴素,朴素到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任何一位家长也应认真思考。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中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当下许多教师和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尽管理念不难理解,但要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观摩的一堂课给记者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上课时有背景轻音乐,课堂上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发言、讨论,一节课临结束学生都伏案冥想,随后绘出一幅反映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与通常所见静悄悄的教室里只听到老师讲课声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切听从老师、依赖老师的"顺民",教师也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应该有哪些权力?一、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困惑在例题讲授时,学生的表现几乎都是在等老师的"帮助"和所谓的启发讲授;在知识点小结概括时,学生在等老师的归纳、记老师的板书。当教师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索问题后,学生们不是积极地思考、主动地举手发言,而是怕被提问到的模样,这样就缺少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二、反思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例题教学本身值得反思,数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美丽学校行动之一的"美丽课堂",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美丽的课堂"。这个"美丽",更应该解读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从而解释为"使课堂美丽";而"课堂",也可以拓展它的概念内涵,不仅仅是指40分钟的课堂。我们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近年来一直在试着用"易简生本"理念,努力使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明显地感觉到变"美丽"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主阵地,其间有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交流能力的培养、小组互助合作共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基于"儿童立场",才能让学生避免处于一种被动和接收的状态中。一、问题剖析1.儿童立场"被安排"。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虽有较强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老师的教学设计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为了学生的"好学",老师分解难点,讲解重点,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精神。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数学课堂创新和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一、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面对日趋激烈的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老师和学生负担在日益加重。老师和学生整日被淹没在"题海"之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当"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曾有过一个比喻,"学生是脚,老师是鞋",只有鞋子适应脚,不应让脚来屈就鞋子。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削足适履现象。最近,我坚持阅读《课堂观察LICC模式》一书,书中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课堂观察课例,启发推动我反思音乐教学。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我们关注什么,研究什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爱上有趣味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18.
正人是自然之子。青山绿水,暖阳和风,能让身处其中的人的每一寸肌肤都熨帖舒展。生活如此,教育亦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希求"自然"呢?黄厚江老师提出"本色语文",赵谦翔老师倡导"绿色语文",肖培东老师主张"浅浅地教语文"。他们的教学主张虽说各有侧重,但从课堂教学过程观察,三者的共同点是扎根于"自然"的土壤。关于"自然",词典解释为"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结合教学实践",自然"的语文课堂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不勉强",即契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让他们在课堂自然生长,不拔高,不强求,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收获都水到渠成,而不是生拉硬拽,揠苗助长。当预期目标无法达成时,教师不应强行干预,不应以自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蛮横的灌输取代学生的内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中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老师的个人成长,最终目标为师生共同提高。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和教育成果,而高中的英语课堂应该要达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高效的教学模式,这才是"以生为本"的意义。真正高效的教育课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实践,实现课堂主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家课改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郭元祥呼吁,老师在课堂上要教好"无字书".课堂上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课本",另一本是"无字书",也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据研究结果表明,老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等将决定学生40%的学习成绩.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常常微笑、声音动听、眼神生动,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否使学生愉悦并对课堂充满兴趣,这些都是"无字书"的内容.能否教好"无字书",将对学生的性格、某些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