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郎格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艺术之所以显得生动、感人,之所以能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欣赏者更显得生气勃勃,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与人的生命结构、生命形式之间有着一种对应关系,它们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相似性,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青春     
<正>席慕蓉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和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每个年龄段都留下了我们深刻的足迹,身处其间,我们感受生命的真谛,感受造物主的爱。青春的心总在不断寻梦,它们既让我们骄傲,也让我们忧伤。我们一路采撷生命的音符,来谱写一段轻扬动听的青春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Z4):113
看过电影《普罗米修斯》的人们一定不会对这项最新研究感到陌生:研究人员称,人类和外星人可能共享相同的DNA,这种DNA是一种"宇宙结构"的一部分。构造生命的元素可存在于低温和低压环境,如果它们是更复杂的生命体,生存力将更加旺盛。拉夫·普德里兹以现有氨基酸研究作为基础。他共发现20种化学物质,其中包含人类生命  相似文献   

4.
细胞浅说     
生物与无生物的区别,就在于生物是有生命的。所谓有生命指的是它们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它们有生长、繁殖、运动、应激性及遗传变异的特性。做为生命体,必须有三种要素:即生物大分子——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信息——“指导着”生命有条不紊地进行;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三种要素对生命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说生命并非神创的。生命物质是从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它们是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再由它转化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以后,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再演化为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由前细胞型生命体进化到细胞型生命体。我们今天在地球上所见的生物就是由这些远古时代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2,(28)
看过电影《普罗米修斯》的人们一定不会对这项最新研究感到陌生:研究人员称,人类和外星人可能共享相同的DNA,这种DNA是一种"宇宙结构"的一部分. 构造生命的元素可存在于低温和低压环境,如果它们是更复杂的生命体,生存力将更加旺盛.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诗歌残缺美具有多重价值: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包含着一种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体现了晚唐没落、颓废、消沉的时代精神;找到了生命的存在价值。生命每一个阶段都自有价值,人应该活在当下,把握现在。生命的价值还在于执着努力追求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米高空上演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生命的美好在于善良、友爱、真情的无私奉献,无论离黑暗多么接近,它们总能让阳光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每一种生命都弥足珍贵,可是霸道的人类却常常无视它们的存在。其实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应该与它们相亲相爱,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青春     
<正>席慕蓉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和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每个年龄段都留下了我们深刻的足迹,身处其间,我们感受生命的真谛,感受造物主的爱。青春的心总在不断寻梦,它们既让我们骄傲,也让我们忧伤。我们一路采撷生命的音符,来谱写一段轻扬动听的青春之歌。伴随青春,伴随一颗叛逆的心。我们不再静听别人指点江山,不再成为生活的仆人。我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我们追寻生活的激情,走出一段属于自我的路。安于现状,是弱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汪灵波 《辽宁教育》2012,(19):37-38
传统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可归结为一点:即缺乏对生命的关心。新课改下对生命性教学的推崇,也就是关心生命的开始。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连续性。生命性教学正需要建立起这种关系型、连续型的教学模式。从关心的视角出发,探寻生命性教学,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关心,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无论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我以为都是一种对师生当下生活的引领,一种润泽生命的智慧,一种和谐精神的铸造。“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设计校园,让触目所及的美激动心灵校园里的景点、文字是显性的,但一直被认为是隐性课程,就在于它们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孩子,只有那些触目就能让心灵激动的美,只有他觉得自己就  相似文献   

14.
欣赏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没有谁会拒绝生命,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于一种大义便是他的心已先行死亡。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诗。仔细想想,生命的构成并不是那些血脉和筋骨,它们只组合了一具肉体。生命的构成是时间,无声无息的时间带来了生命又带走了生命。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内在的美丽。可我们在太世俗地活着,公式化的衣食住…  相似文献   

15.
"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贯穿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创作中。这些作品,热情赞美生命的健康与雄强,憧憬生命的淳朴、优美与向善,表现生命的沉迷和人性苏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缤纷璀璨的风景线。它不在于给文坛留下多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于凸显一种真实自然、健康雄强的精神气质,表征一种淳朴率真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量。沈从文歌唱生命的庄严和美,说到底还是为了"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扭曲了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在于生命教育的融入。检讨当前海峡两岸之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挑战,厘清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本质及其目的,论述大学通识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之方法在于教师自我之转化与教学方法之改变,重申教育是一种志业,大学教师应参与学生知识的成长与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读解     
力和自由是生命的基本品格,作为生物生命和精神生命相统一的人,其行为和思想的最后根源就在于生命的种种需要和特性,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也只可能是使生命变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岙康借游仙诗来抒来他的生命情感,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不在于长生之想,而在于免祸全身,不在于享乐自由的追求,而在于获得一种泯灭是非善恶与造化同体、与自然合一的怡静状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作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生命力地教生命"呢?我想到了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讲的两个字--倾听.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课堂的宗旨在于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