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职高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源 《考试周刊》2015,(15):54-55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9.
职业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分层次教学"作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依据等方面阐述“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实际情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接受水平,再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情况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顾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现实中出现的这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和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环节预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情感激发、教学习题展开、教学评价跟进五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差异化教学,以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和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环节预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情感激发、教学习题展开、教学评价跟进五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差异化教学,以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磊 《成才之路》2009,(27):I0015-I0015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