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中国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经验”包括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经济不动摇等等。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实现更好、更快、更长时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他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的有机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研究科学技术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鑑康 《培训与研究》2008,(12):133-134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人的特殊文化心理,与中国人的身份、年龄、社会地位、社会背景等息息相关。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社会交往以及消费行为等。本文从面子文化对中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出发,分析了面子文化下中国人消费行为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心理促进旅游消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而全面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准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时代方位,迎来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彰显中国和世界两个价值维度。对中国而言,有利于提高国际话语权力、破解形象赤字、化解信任危机和澄清价值事实,为实现“四个伟大”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支持;对世界而言,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底色的中国力量、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有益的智慧参考和价值指向。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本色、坚持经济合作的领域深化、坚持文化理念的一核多元、坚持共同价值的探索实践、坚持对外交往的渠道疏通。  相似文献   

11.
<正>赵美玲教授在其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下称《经济现代化》)中,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继而通过对梳理剖析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路径、特征、经验等问题给予了关注和回答。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围绕中国现代化诸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建构了中国现代化话语体系。基于基本国情、现代化共性、实践辩证法、国际视野诠释现代化,是毛泽东建构中国现代化话语的基本方法。中国国情决定了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过程的长期性和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工业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共性;农业和工业、工业内部和农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等关系的协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辩证法;以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为样本、以赶超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国际视野。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语意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并对中国画的色彩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邓小平深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新契机,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观彰显消灭贫穷、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五大理念,使中国社会主义终于摆脱了传统模式的种种羁绊。中国社会主义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社会和谐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世界现当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取向、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中国特色道路实践、理论总结、制度建设等途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艰难探索,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大地》对中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以王龙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为读者编织了一幅旧中国农村社会广阔、独特的民俗长卷,塑造了全新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赛珍珠运用中国人的视角,以文化为切入点描写中国农村和城镇生活,从中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等视角向西方阐释中国,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词汇的英语翻译以规范英语为基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事物和现象,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在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合作中,政治词汇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对中国政治词汇的翻译方法主要是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音译几乎很难找到。然而,正是音译使得中国政治词汇显现其中国特色,因此建议在中国政治词汇翻译中应更多采用音译来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鸿 《考试周刊》2009,(11):101-102
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的含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哪些可以让中国教材借鉴使用。指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鼓励中国人多使用中国英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发扬光大。本文还提出了对中国教材可以进行的改革,可以借鉴一些中国英语。这些中国英语可以分成音译词、译借词、语义再生词。中国英语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让外国人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