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文的推敲     
樊爱青 《海外英语》2013,(19):129-130
翻译实践过程中该如何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是很多译者都需要深究的问题,这也是做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信"。该文从译者对译文进行深加工这一步骤谈起,详细论述了译者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旨在以实例帮助译者及翻译爱好者提高翻译水平,提高鉴赏译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两个基本步骤是理解与表达。同一原文却有众多不同译文,首先是因为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所以经过语言转换产生不同译文;其次,即使对原文的理解相同,不同译者的译语表达也可能不同,从而产生译文不同。译者的理解与表达的角度不同,导致杜牧《清明》的翻译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传统译论下译者的隐身以及文化转向后译者的显形与操纵,揭示出随着翻译研究中译者角色由幕后到台前的演变,译者地位提升,译文质量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Of Marrig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培根的一篇哲理散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我国从五四运动后开始对培根的作品进行译介,有诸多译本出现.各译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与喜好.何新的译本最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水天同的译本则不如前者.这不仅与译文中语句、措词等微观层面有关,还与译者、历史文化等宏观因素是分不开的.现选择两位教育背景、生活年代等颇为不同的译者进行对比,意在从更深广的角度探讨客观历史因素及译者本身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原语文本内容的再现受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其语言风格两方面因素制约。20世纪80年代起,翻译界出现了文化热,因此,顺应时代需求,译者尽其所能展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通过比较黄源深和宋兆霖翻译的小说《简·爱》的两个不同译本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译者的语言风格及翻译策略是决定译文语言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为理解、分析和评价翻译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选取许渊冲、阿瑟·韦利以及詹姆斯·理雅各三位译者的《蒹葭》译文作为分析材料,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探讨不同译文之异同,从而助力中国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升和中国诗词文化“走出去”。此外,本翻译研究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增强译者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西文化背景为起点,以译本为范例,主要从译者的文化背景、东西方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的不同来阐述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认知构建意识与译文的连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的认知、建构意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译文语篇的连贯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译者生成内容连贯自然的译文语篇,将有助于译语读者在理解文时用较少的认知努力就可最有效地获取信息,从面晟功实现交际。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忠实”被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出现了“信达雅”“化境”等概念。其本质都是将原作视为“绝对标准”,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判断标准等多方面的影响。译者的思维模式等决定了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了译文的文体构型特征。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When You Are Old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飞白、袁可嘉和李明等多位译者对该诗进行了翻译,这些译文的遣词造句各有千秋。本文从真实再现诗歌的情感这一角度出发,对三位译者的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译文检验是翻译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概念而言,翻译标准的内涵包含并大于译文检验,并为译文检验提供依据.翻译检验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发展趋势: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跨学科研究相结合,有时不仅跨一个学科,甚至要跨多个学科;不同文体检验标准区别对待.在制定具体微观标准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要以检验任务的目标为导向;对不同文体的检验“方面”要有差异;各个“方面”所占权重也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对译者、读者进行细分最终来完成一份译文检验标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彭祺  张兰琴 《海外英语》2012,(1):167-16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逐渐从语言学层面转向文化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翻译中的影响和作用,译者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到了中心,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成为翻译研究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孙子兵法》sonshi网站的英译本和国内译者的译本,探讨在中华文化古籍的翻译中,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田娟 《海外英语》2012,(7):152-153
该文通过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两个英文版译文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这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上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译者文化背景和译语读者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145-146,152
翻译在发展过程中,译文由亦步亦趋于原文逐渐转变为对原文的再创作,实现了质量上的跨越,提高了译文的可接受度。与此同时,译者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定位由仆人衍变为操纵者,掌握了话语权,实现了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操控。译文质量与译者角色的改变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了对其传统意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认知能力与译文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就是意义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再现。而意义的形成与人的认知关系密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逐年增多,还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从译者的认知能力来探讨译文质量的研究还不多。文章从认知视角、认知结构和认识逻辑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认为译者的双语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对译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翻译质量,译文在交付出版之前或交付服务方之前,译者必须对其进行检验。文章论述了译文质量检验的三个方面,即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检验应该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在翻译的研究中逐渐得到了重视。文章对译者主体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描述性研究,并以儿童文学翻译为例从译文整体性和难易程度两个方面讨论译者主体性对译人语文本的操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理论 ,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译文读者通过阅读实现了译作的意义 ,承认了译者的翻译实践。同时 ,译文读者对译者的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译者实时的翻译实践活动中 ,而且也体现在其历时地对原文的选择和译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但是读者的能动作用也存在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9.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2,(14):139-141,143
该文对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做了初步介绍。按照对等翻译理论,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合乎目的语的自然习惯,传达出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又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一致的反应。据此理论,该文对《失乐园》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审视了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方式,探讨了原文美在译文中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20.
用地道的译文再现地道的原文,是译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又是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本文试从语篇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实现地道译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