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谭峭《化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中所载的五代南唐名道士谭峭与泉州道士谭紫胃就是同一人,他所的《化书》以道教内丹学为理论基础,论述了修道、修行法术和治国原理,上承道家哲学,对后世道教内丹派和符篆派理论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中正为宗”为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尤以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的“中正为宗”的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化书》属于"全真六经"之一,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化书》的研究,都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层面,而对于其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无人关注。这与《化书》本身的地位不符,而且《化书》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此,文章主要从简练畅达、文约意丰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象,奇幻丰富的想像力,透彻的说理等多方面详细论述了《化书》的文学成就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谭峭是五代时期的道士 ,他从道教学者的角度出发 ,在其著作《化书》中分别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养生、音乐、美术、书法与饮食文化六个方面论述了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谭峭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道教教育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中华文化土壤的现象级哪吒题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通过对道教思想的形象化呈现、对神仙道士的影像化表达、对道教仙境的审美化再现,《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形上抽象的道教思想创意性地运用到形下具象的影视作品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我命由我、符箓咒语、道教仙境三个方面。编导将道教文化元素和奇幻玄妙的影像融为一体,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意性运用和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道教文化研究》第13辑是由陈鼓应先生领衔的《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与姜伯勤先生为首的中山大学敦煌学研究室合作的结晶。全辑共收论文15篇,敦煌文献录校1篇,译文1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组:(1)对敦煌道教文献与敦煌道教历史等情况的总说,(2)对敦煌道书中的《南华经》、《化胡经》、《变化经》等几种有代表性经典的探索,(3)对敦煌道书中以灵宝经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升玄经》、《本际经》等为中心的重要经典的全新研究。以下试分组介绍。第一组文章共有3篇,分别是:苏晋仁《敦煌道教逸书略说》苏先生积多年之力,搜集、…  相似文献   

8.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9.
作为封建社会民间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蒲松龄受道教观念影响是极深的,《聊斋志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佛、道思想为两翼的,但道教思想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佛教思想。可以说,道教观念虽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范畴,但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而蒲松龄对于既有道教观念的超越,是《聊斋志异》具有恒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华文化典籍之一的唐末五代期间成书的道教著作《化书》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分析其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同时指出其谬误之处,实事求是地估价了它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我国唐末五代时期科学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巴蜀地区丰厚的儒家文化土壤培育了谯周;蜀汉政权中的儒者影响了谯周;谯周继承了其父的儒学风格。尽管谯周对蜀汉的信心前后有所变化,但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和向往一直没有变,顺应统一大势,正是谯周儒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书札"质疑     
本文对《三国志》《谯周传》中谯周“尤善书札”提出质疑,从谯周的师承传授、著作情况以及“礼”字的写法等方面作出考察。认为由于“札”与“礼”字形近似,造成书写之误,“书札”即为“《书》《礼》”。  相似文献   

13.
杜光庭对道教的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时道教的发展,尤其是蜀中地区道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章从其个人、人民群众、统治三个层面详细论证了这种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青城山和杜光庭的诗对他做了另一种角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空的史家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有着不同评价,这种现象在史学史上屡见不鲜。谯周曾因力劝蜀汉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而在历史上饱受争议。西晋之际,谯周形象颇为正面,但永嘉南渡之后,谯周开始受到史家的指责,其形象也开始逐渐转为负面。谯周形象的变迁,说明史家根据自身价值判断会对相同事实的认定做出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论晏殊思想性格中的儒释道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殊在庭议党争盛行的北宋,既表现出不喜争斗喜调和、喜静不喜张扬的个性,但又不失积极进取,这是他按照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处政以无为和佛教中道观修习的结果。论文描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晏殊性格中结合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佛教“华严世界”的说法与《菜根谈》的义理来阐述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最非凡的是他能对生活进行审美的“非功利的省视”,并用艺术的方式将这种“省视”升华为田园诗。陶渊明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怎样在极平凡的生活里看见其“华严”一面的智慧,而这是对生活有极高的觉解从而对生活保持超凡“激情”的人才会有的生活姿态。  相似文献   

17.
郑樵不仅是宋代的著名史学家,而且对于文字学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在文字学史上尤其是“六书”研究史上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就其成就的内外因素而言,既有纵横贯通的思想基础、求实自得的创新意识和博雅深厚的学术积累,也生存于良好的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之中。《六书略》为郑樵所撰《通志略》之一《略》,是其专以六书说研究《说文》的代表作。该书涉及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之次第、象形为汉字结构之根本的功能观、“子母”理论等诸多观点。凡此表明,在六书研究史上,郑樵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8.
陈樵平生信道甚笃,善于塑造一系列诸如仙境、仙人、仙禽、仙药、仙乐等道教意象,恍惚迷离,美轮美奂,似真如幻,奇异诡谲,进而营造出一种超逸绝尘、华严富丽、缥缈生新的意境。这对他的诗歌“以无为有,以虚为实”的写景特点以及“新逸超丽”诗风的形成都有不小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江西涌现了李昌祺等十九位小说作家的二十六部小说作品如《剪灯余话》等,这些作品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内容丰富,兼及志怪、传奇、轶事、琐闻等题材,真实地再现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多层面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风貌、世态人情和社会心理,是那一时期民众的生活史、心灵史和风俗史,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文学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