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创设好问题情景,以生活化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注重探究形式的多样化,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探究出成效;注重探究过程的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过程中轻松、有效、愉快地探究,同时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问题情景的创设,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数学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那么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内容所需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3.
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式.学会发现和确定问题,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关信息和证据,并运用有关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研究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其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情境、探究与创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思想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就是把教学内容呈现,呈现过程中要注重体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内容呈现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髓呢?经过笔者近3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认为新课程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是: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模型本质→利用本质创新,新课程下教学过程的核心应是:探究与交流→引导与掌握→内延与外拓。  相似文献   

9.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新学习方式,以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为新教学思想,以问题教学为新生物教学模式的中心.问题在生物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问题教学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索、创新,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呢?笔者就初二第八章《分式》一课的教学思路谈谈在数学教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些粗浅地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主动式学习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收获,在“探究”中发展.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贤明 《教师》2010,(19):37-37
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再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中活动中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在化学课堂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问题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本文通过选好探究内容、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探究氛围、体现探究价值、实现"三维"目标、建立评价量表等一系列的做法,使学生学会探究、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4.
曹开铮 《物理教师》2013,(12):16-18
科学探究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学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的坐标系中,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探究教学的GPS呢?本文从创设情景、问题引导、归纳总结和当堂检测4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袁长江 《数学教学》2009,(12):17-19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重视课堂学习研究,重“教”更强调“学习”,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在探究过程中随时留下“知识烙印”.本文以某地高三调研试题中的题目为例,谈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其主要目标便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现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一、创设探究情景,诱发学生探究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  相似文献   

18.
张祖建 《教师》2014,(19):106-106
正《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可采用"五段式"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合作验证—观察实验—研讨交流五个阶段。一、提出问题阶段提出问题即发现问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或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中有意义的,便于学生做探究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要探究的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效教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主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的发展.实现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穿行,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