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教学中如何防止学生“疲劳”安徽省无为县教委教研室杨文斌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心理活动产生的客观疲劳,或称为精神疲劳。如课堂容量过大,内容过深等等。另一种是主观疲劳,又称假疲劳,这种“...  相似文献   

2.
考试对学生来讲是高强度的用脑时期,是一种紧张的刺激,所以引起适度的焦虑,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但是考试前后,学生过度疲劳不堪,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常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消极心理,如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3.
学习压力过大、学法方法不当等因素容易造成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需要采取得当的教学手段,设计信息丰富的教学课堂,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焦虑,消除学习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4.
学生厌学、逃学的重要因素是学不懂和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搞好课堂教学对矫治厌学、逃学有重要意义。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学习疲劳:1、规则性学习疲劳。这是大部分学生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能产生的学习疲劳,其规律是:开始上课的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兴奋阶段,呈上升状态;5—15分钟之间,学生处于兴奋维持阶段;15—2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最后5分钟,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规则性学习疲劳是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运…  相似文献   

5.
疲劳是一种困累的感觉 ,学生学习疲劳出现时 ,常伴有渴望学习活动停止的心理倾向 ,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学习疲劳一般有两种类型 :客观疲劳与主观疲劳。客观疲劳是指生理上的疲劳 ,它有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两种。肌肉活动过久 ,生机淀粉过量地消耗而不足以应付所需能量 ,加之体内碳酸、乳酸等废物积累过多不能及时予以排除 ,以致阻碍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的疲劳感觉 ,这是身体疲劳。学习中的身体疲劳主要表现为坐得过久。精神疲劳则是因大脑皮层的某一部分兴奋太久进而转化为保护性抑制状态。学习中的精神疲劳主要表现为思考过多或听课太久导…  相似文献   

6.
季荣梅 《学子》2013,(7):8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积极的情感状态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何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带来疲劳。"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的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带来疲劳。"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的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之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想方  相似文献   

10.
高三学生如何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尤其是参加过高考的同学在高考前复习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也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11.
章剑和 《中学教育》2003,(10):40-40,39
心理性疲劳 ,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 ,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 ,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 ,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 ,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 ,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因此 ,对三种节律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要想消除心理疲劳 ,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 ,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 ,影响整个身心健康。所以 ,一旦发现学生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 ,教师应和学生共…  相似文献   

12.
翟宗霞 《辅导员》2009,(9):35-3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妙导,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整个教学过程顺利、优质地完成做良好的铺垫。现结合PEP教材谈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的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造成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对提高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高…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的疲劳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和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坐标轴上,学生大脑兴奋过程一般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期”,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也会随时间坐标轴的延伸而呈现出一种运动曲线——“疲劳波谷区”。如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疲劳,并扣住学生的兴奋中心,帮助其渡过疲劳波谷区,对于提高授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对课堂教学疲劳的特性和类型、产生疲劳感的原因以及疲劳的调节作一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15.
刘晓玲 《时代教育》2010,(4):80-80,83
本文在对体操教学特点进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心理疲劳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而提出心理疲劳的调节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教师应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丰富、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如何使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就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19.
蒋志明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腩力劳动带来疲劳。”要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而提问质疑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学生提问质疑,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因乳酸堆积导致疲劳。关于疲劳的概念,许多学者都作过研究,提出过不同的看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大家对疲劳的概念作了统一,认为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