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都是在一定的主客观情境中发生的 ,各种心理品质也是在各项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地区中小学积极开展系统的心理训练活动 ,可以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还可以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现就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活动的一般原则、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一般原则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训练活动有其共性 ,也有其特殊性 ,它虽然与学校的其他活动密不可分 ,但学生的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必须遵循下列一般原则 :   1 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训练活动首…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具有不同于都市学校的独特之处。农村学校地处农村,可以为训练活动提供广阔的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更适宜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很难全面开展,把学生带到离学校不远的自然环境中,比城市学校更加便利。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成长训练营是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内系统而科学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能促使学生德、智、体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也呼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过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素质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的过程。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由判断鉴别、策略训练和反思体验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形式有机地整合于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是提高心理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心理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以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人格发展、最终形成健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操作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等。在学校中,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交流或活动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问题进行积极教育与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实现的。学校如何构建科学的教育活动体系,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要通过教学、德育、辅导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优秀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具有全员性和发展性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教育形式。心理辅导已被许多国家纳入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体系 ,称之为心理辅导课。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辅导的特点、内容、原则和基本技术等方面论述心理辅导的形式 ,并期望对国内已经广泛开展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学校积极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并接受行为训练。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许多农村中学结合当地实际和新课改的需要,进行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使其实施与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方面: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学校德育处的职能和作用;结合农村德育环境的创生性取向,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德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原则、趣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在评价方面: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主体性评价的取向;对德育活动的组织工作评价应以学校管理者、教师为主要对象,对学生的品德结构完整性的促进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评价应坚持个体内差异评价和非数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罗冰 《吉林教育》2008,(7):101-102
在德育过程中,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施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一个好的班会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帮助教师以各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班会的组织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缩小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学生能够在班会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吸收班会内容并加以内化,提高德育实效性。德育的实效性是指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如何内化为个体的德行,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教育者的道德教化(或日伦理劝导)活动,即教育者通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辅导来实施的,因此,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任务,深入挖掘学校心理辅导的德育功能,对于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 学校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它信息传递方式,给辅导对象(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是一种以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一、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1.目标性与活动性原则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根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来设计课程的。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个性和谐统一的目的。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心理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这一要求,心理教育课程发展性目标应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内系统而科学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且能促使学生德、智、体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 ,也呼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那么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1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形成。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为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旧教学模式 ,做了六方面转变 :①变教师主宰课…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探索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对于增强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方面展开讨论,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在特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思想有更强的可塑性,班主任在执行德育管理计划时,要有活动渗透意识,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管理、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对接德育管理、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德育管理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形成丰富的教育成长动力。学生是教育主体,班主任围绕学生设计和组织德育管理活动,符合主体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小学心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心理教育活动课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课程,是以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表明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 ,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 ,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课堂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场所 ,那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乐学的心态  心理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沮丧的 ,那么他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甚至心理疾病。由此可见 ,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两年来,我们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个性心理品质为突破口,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以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主动发展。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而又严谨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  相似文献   

20.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连续性、渗透性,讲求活动的实效性。兴趣是激励学生参加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生动,具有很浓的趣味性,而且适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对其就有磁铁般的吸引力。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