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作文》2007,(7)
让学生写周记,是进行写作分解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周记,顾名思义,一周一练。它灵活性强,形式多样。既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命题;也可以老师设定话题和训练重点。既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于大脑当中,又  相似文献   

2.
<正>"周记",顾名思义,每周一记,就是对自己一周以来的学习、生活、思想加以记录。"周记"和"大作文"是两种常规写作训练形式。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将学习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种。一个人仅靠外部动力时,一有问题就会放弃,如果出现干扰,就会把它当作借口而停止行动。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强化学生的内部动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练习,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周记  相似文献   

3.
“周记导练”就是通过周记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修炼品德.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术德兼修,导练并存”。“系列”是指为了保证或者说争取实现“导人生、练能力”这个目标,周记的写作就不能随意为之。而应努力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训练的内容包括人生修养、思维素质和表达能力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每一次的专题写作训练一般都有较明确的体裁要求或一个确定的话题范围,使学生的自由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基本的作文训练必须进行,学生的兴趣又亟待提高。因而,激发兴趣就是首要任务了,为此,我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做为周记本,每周完成一篇周记,以这作为专题写作训练的补充。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是,周记内容不做限定,可以是心情故事,可以是生活见闻,可以是时政观察,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布置学生写周记,实在是一项司空见惯的工作。同样是布置写周记,有的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常规,一种任务,有的却把周记当成一种特殊的文本,把周记写作当成一项特殊的语文活动。前不久,笔者见到深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傅芳觉所设计的一种周记模式,它从学生生活、学生心理情感状态和语文能力养成的视角将一次周记分解为若干部分,从而追求周记结构的最优化。以下是这种周记写作的模式:第周月日天气一、名言警句(抄写5条)如: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况3.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培…  相似文献   

6.
<正>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个既陈旧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仅从布置学生写周记这一小事,谈几点作文教学的思考。一、作文教学也要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写周记,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训练。周记并非作文训练项目的重点,更不是高中作文教学的硬性要求。但近几年来,我越来越重视学生每周一篇的周记写作,学生也习惯于并乐于完成这一写作任务。我发现学生写周记的热情远高于写单元作文和考试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可能和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  相似文献   

7.
现在,批阅学生的周记已成为我校班主任的经常工作,学生也普遍养成了写周记的习惯。根据我的体会,组织中学生写周记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批阅周记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思想情况随时在变化,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又  相似文献   

8.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这当然可以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做到这一点。但是,有的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即使有想法也不愿当众说出来。那么,怎么了解这样的学生呢?我觉得写命题周记是个好方法。通过学生的周记,教师可以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还可以通过写批语、谈心等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去年我刚接任现在这个班工作时,就布置了《我的个性》、《我的三个好榜样》等命题周记。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利用周记对高中生的人格品德、精神旨趣、思维素质和写作能力进行系列的引导和训练 ,这个构想始于1998年秋季 ,当时素质教育的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已成共识。而高中教育要走出“时间加汗水”的应试误区 ,就必须引导学生建构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平台。为此 ,我们想到 ,融心灵抒发、剖析自我和历练表达于一体的周记写作是一个极佳的突破口。我们确立了这样一个构想 :根据高中生的实际 ,包括其心理成熟的程度、思想修养的水平、对主客观世界的感悟深度和写作能力等 ,先有针对…  相似文献   

10.
所谓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是五个同学一组,共同使用一个周记本,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天天写日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大不一样了。每周写一篇,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特别是对作文有些吃力的学生,他们都期盼把这篇周记写好。有了这种竞争意识,每组五人都尽最大努力赶超同组的同学。实践证明正是如此,周记质量大大超过天天所写的日记。每周一次的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使学生很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  相似文献   

11.
周记作为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实际上 ,周记在内容、形式上很自由 ,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由此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很多学生的周记写作水平超过课堂命题作文水平。但有些学生写了一段时间后容易“无话短说”随便写写交差。如果不加以纠正 ,周记的训练效果就达不到。如何防止这种现象 ,最主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 ,为此在工作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的 :首先 ,培养兴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作任何形式的限制 ,把最想说的写下来 ,实事求是把自己的观点态度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有时学生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 ,…  相似文献   

12.
谚语简单通俗,所揭示的道理非常深刻,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既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又切中要害评价学生的作文。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不愿意再看一看,更不愿意修改,就忙着抄上作文本算完成了任务。针对这一现象,在作文评语上指出:井淘三遍出好水,文改三遍添新意。树木不修长不好,文章不改意境少。精雕细琢出佳品,千修万改出华章。刀越磨越快,文越改越好。有的学生写作前不愿意打好腹稿,不愿意列好提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中学生作、周记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教师的沉重负担,不少教师废寝忘食地将学生们的作、周记圈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却未收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的作水平也没有突破性提高;有的学生还不断抱怨老师的批改欠当,评语不合理;有的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也的确欠妥,甚至打击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周记,顾名思义,一周一记,它不拘内容,不拘体裁,不限篇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花草树木、阳光雨露、学校大事、个人心情等都可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它既避免了课内作文训练数量不足的缺陷,语文教师又可以从容批改学生的周记而不会耽误其他教学工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初写周记时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惰性随之潜滋暗长起来。如果听之任之,周记便演变成了流水账作  相似文献   

15.
“周记,已成为我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 能从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那里看到上面的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件畅快的事情。又一个高中三年结束,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周记,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周记郭尚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周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手段、作为班主任和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这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不少班主任已注意到指导学生写好周记的重要性,但从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写周记 ,可以在轻松地倾泻酸甜苦辣中感悟生活真谛 ,在自由地诉说喜怒哀乐中训练表达能力 ,加之高中生正处在批判思维形成时期 ,对人对事又有发表看法的愿望。如果有效地引导之 ,则既能培养人文情怀 ,又能积淀语文素养。然而 ,高中生写周记 ,又极易因时因人而异。一般来说 ,在开学时或是参加了某一重大活动后就能写上一两篇 ,其它时间则时写时停 ,这是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的是部分学生 (一般是喜欢写作的 )能坚持写周记 ,其他学生则以学习任务重 (高中生活也的确如此 )为由而中断周记的写作。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高中三年里 (至少两年…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周记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媒介.从学生的周记中,你能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摸清他们的喜怒哀乐.你应该仔细去体味、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而又慎重地给予得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周记是日记的变体,或者说是日记的演化形式,是以周为单位的"日记"。而循环周记是指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成若干固定的小组,共用一个周记本,之后按照顺序挨个写作从而每周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活动。这其中还穿插着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欣赏与评价。笔者以为,循环周记的写作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变目前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写得痛苦,教师改得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实验设计题既能考查学生对中学常用器材的熟悉情况,又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验设计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卷上。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在实验编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材都事先给出了实验器材和方案,教师只是按照书上讲,学生只要对照书上做就行了,真可谓"既省力又省时",但它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不利于学生领会实验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