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兴涛 《寻根》2005,(1):114-118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龠禾;后者为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或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一代学术新风;或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多种学术话语并存的语境中,本系统回顾了作为一种学术探索方法的化训诂学,在现代吸取诸多学术理论营养,向着系统性、逻辑性深层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就化训诂学的多重证据法、融汇法与化还原法等三种基本方法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归纳,全面勾勒了训诂学的现代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3.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他的生命体验,人道实践。有些人对唐...  相似文献   

4.
<正> 重视文献资料考订,这是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的基础。更加可贵的是,前辈学人除强调实事求是,斟酌取舍,重视无征不信外,还主张"学"与"术"的结合,既重视文献资料的整理爬梳,又重视文化意义与学术精神的彰显弘扬。这就是学术史著作有关于"明道之要"(《校雠通义·原道》、《校雠通义·补校汉艺文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洋 《华夏文化》2009,(1):60-62
陈寅恪(1890-1969年),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右铭),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湖南巡抚,主持湖南新政,维新失败后被革职。父三立,字伯严,又号散原,清末著名诗人,“四大公子”之一,与谭嗣同、陶宝廉、吴保初齐名,有《散原精舍诗》行世,曾是“新江西派”的首领,亦为戊戌变法维新党人。  相似文献   

6.
邢卫 《华夏文化》2010,(1):26-28
<正>中国自古就有士,至迟在殷商西周时代,士人之名已见于文献,士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等级,士的身份是贵族。从内涵上考察,中国古代的士子属于士大夫,主要包涵以下两个内容:第一,指居官和有职位的人。《荀子·王霸》云:"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第二,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  相似文献   

7.
萧萐父先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侯外庐等前辈学人重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传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启蒙"学术史观,蜚声海内外.但本文的主旨不在陈述萧先生"明清启蒙"学术史观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萧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主题诸多成果的耙梳整理,既见其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精旨,更见其从初始萌发到逐渐形成,再到臻于完善的演进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明清启蒙"学术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它对于人们深入思索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并借以烛见萧先生"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学术执着与追求真理的热忱.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著作,即使在今天,此书仍被认作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相似文献   

9.
孟义昭 《寻根》2014,(6):121-126
藏书世家清代南京藏书中,私家藏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藏书世家则是私家藏书的主体。清初南京藏书世家,首推江浦丁氏。丁氏藏书,可追溯至丁玺。丁玺,字伯符,明万历年间贡生,《金陵通传》称他"笃志力学,藏书万卷",开启了江浦丁家的藏书传统。丁玺之子丁明登,辞官归乡后,"筑园于乌龙潭,徜徉著书无间岁月"。至丁明登之子丁雄飞时,其家族藏书事业发展到了顶峰,丁氏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藏书世家。  相似文献   

10.
陶易 《寻根》2013,(6):19-25
自唐代以来,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有命题的职责,清代的各类与科举有关的考试也大多由主考官亲自命题(殿试题目是大臣初拟,皇帝圈定)。清代各省乡试的正副主考一般多从翰林学士或进士出身的京官中选派,为了保证主考官的水平和权威性(清代乡试主考带有钦差性质),通常要经过考试来挑选,  相似文献   

11.
刘咸炘先生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刘咸(1896.11.29-1932.8.9)是四川省近现代卓有成就的一位重要学者,所著《推十书》凡231种,计475卷,涉及哲学、史学、文艺学、校目录学等诸多领域,创意甚多,惜英年早逝(只36岁),而其著作又刊印得不全、不多,以致鲜为人知。1995年本刊曾介绍其中一种《三国志》知意。现值对成折先生百年诞辰,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了他的《推十书》。发掘、研究巴蜀文化遗产和有价值的学术著述,是本刊的一个任务,在此特选刊了肖父教授为《推十书》影印本所写的序言,希望对刘威诉先生的研究有所促进。标题为编者所加。《推十书》,…  相似文献   

12.
赵藩在清末民初的三迤人物中,既是政界要员,又是著名学者,就其政绩与学术文化贡献二者相衡,应该说各有千秋,皆有成就.但是翻阅云南地方文献,诸如方树梅辑录的<续滇南碑传集>中邓邦述所写的<文懿先生赵公传>、金天羽写的<文懿先生剑川赵公墓碑>;<续云南通志长编·赵藩传>;当今编纂地方志中的<赵藩传>等,一般多记其政治业绩,于学术文化之贡献涉及不多,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现就从文献中知见的情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对于文化界,是一个悲伤的年份,梁羽生、丁聪、罗京、迈克尔·杰克逊、皮娜·鲍什、任继愈、季羡林……这些学者、艺术家的逝世,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迈克尔·杰克逊与皮娜·鲍什是两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他们凭借自己的艺术魅力,在各自并不算长久的生命历程中绽放出耀眼的生命火花与光焰,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事功精神:秦文化之魂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华夏文化》2001,(2):18-20
恢弘博大的秦文化永远是史家不倦的话题。近年来其精神特质的诠释日益引起关注,学人先后提出秦人“尚大求多”的功利价值观说、公利文化精神说、军国主义精神说等观点,反映了人们突破实证传统、建构文化阐释的努力。然而,治史的精义在于不断扬弃成说,邃密新知,秦文化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历久弥新。阐释者的理解和追问并未有穷期。本文尝试透过其历史践行和观念建构的考察,为秦文化之魂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方华玲 《寻根》2013,(5):45-49
《寻根》杂志2012年第6期所刊《慈乌及其文化蕴含》一文对“慈乌”与古代中原的“孝”文化、七夕节及其他祥瑞之兆进行解读,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笔者受其启发,现仍以“乌”为蓝本,借此探究清代满洲(即今满族,以下不注)的“敬鸦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6.
纪念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的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侯先生半身塑像在西北大学校园内庄重的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4日早,临上班时,八一厂的汪晓志打电话告诉我,铃木先生去世了,享年76岁。我始则惊愕,继则痛惜,转而深感人生之无常,岁月之须臾,不由得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18.
《文化市场》2001,(3):19-19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信仰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具体到清代的诸葛亮信仰,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中央层面,清代帝王多推崇诸葛亮,康熙视其为"纯臣",雍正视其为"纯儒",乾隆称其为"全人"。诸葛亮崇祀从清初到乾隆皇帝时期,呈现出复兴到稳定的局面,其后则无明显变化。诸葛亮也于雍正二年正式被纳入文庙祭祀系统之中,享受官方祭祀,显然不同于其在明代之前武庙祭祀系统之中的地位和形象。清代民间如南阳、沔县、成都等地的民众往往祈求诸葛亮除灾攘祸、赐福祐民,诸葛亮遂成为具备多种神职的世俗神灵,由此民间的诸葛亮信仰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同时,考察清代诸葛亮信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统治者"立教化民"的模范榜样、寄托了士大夫"君臣契合"的功业理想、丰富了民众"娱神娱己"的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明朝初年,受宋元崇尚简洁之风的影响,笺纸的制作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历史学家邓之诚在他的《骨董琐记》一书中,专门有一条介绍明代的笺纸,其中说:"明大内各笺,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青纸,俱不如宣纸。有楮皮者,茸细而白,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元有绍兴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江西白观音,清江等纸。宋有藏经纸、匹纸、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