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130-13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着手,就提高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阐述,着重探讨影响其观赏性的六个主要因素: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体系、规则和观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有关对策。这对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着手,就提高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阐述,着重探讨了影响其观赏性的六个主要因素: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体系、规则和媒体宣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有关对策。对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篮球规则是篮球运动规范化的保障,是影响篮球运动发展的关键,篮球规则的修改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和篮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2014年国际篮球规则修改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旨在探讨规则修改内容对篮球技战术的影响得出:主要是增加了比赛的攻防回合,进攻节奏加快;促进了攻防技战术的调整,进攻战术多样化,防守反击多元化,攻守更加趋于平衡,让比赛对抗的更激烈,技战术水平更高、观赏性更强,减少了比赛中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论篮球比赛的观赏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揭示篮球运动观赏性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篮球运动,使篮球运动向普及和提高的健康方向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与逻辑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决定篮球比赛观赏性的相关要素包括球员、球队、教练、裁判和观众;篮球比赛的观赏性主要表现为比赛背景具有复杂性、比赛过程具有情节性、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篮球比赛的观赏价值在于促进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使人产生优美与崇高感、有助于人的社会化与社会道德修养的协调发展;通过修改规则、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比赛的组织程度、改变比赛方式等途径可提高篮球比赛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乒联最近几年改革措施数量多、涉及面广,总体思路是平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水平差异、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尽管有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降低运动的整体技术难度,而且被认为对中国乒乓球的优势造成威胁,比如11分制、无遮挡发球、参赛选手数量限定、抽签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WMA赛事当前现状出发,从武术文化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运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外武术搏击赛事的比较,从节目质量、受众因素和宣传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影响WMA收视率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开放规则、提高赛事流畅性和观赏性、加强直播和稳定播出时间以及从各方面加强国学及传统武术相关宣传等对策,以期对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入手,就如何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问题进行阐述,结论认为:提高散打比赛的观赏性将有助于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并对散打运动本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利鸥  杨晨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94-695,701
以研究球网高度提高后对击球速度的影响,以及提高乒乓球比赛观赏性的可行性为目的,就如何使乒乓球这项新兴奥运项目在奥运体育的大家庭里站稳脚跟,如何缩小世界各国水平的差距,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比赛回合;吸引更多的经济赞助和政策支持;使乒乓球运动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改革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武术功力大赛的现状,分析功力与套路结合的意义以及从身体机能角度验证相互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二者结合的比赛模式的初步设想:把功法比赛作为套路比赛中的一个方面,功力比赛的分值占总成绩的30%,套路比赛的分值占总成绩的70%;功力比赛分性别、级别,动作编排采用分级制,每一级设一套组合动作,逐级加大难度.研究意义在于不断提高武术功力比赛的艺术观赏性,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功力水平,促进武术功力比赛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是一项普及率高,观赏性强的集体项目,为使项运动向纵深和健康方向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裁判水平以及裁判水平对该项运动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强调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制定统一判罚尺度以及成立比赛仲裁小组等几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职业赛事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术竞赛”为主线,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竞赛特征,指出当前开展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存在联赛签约俱乐部少,竞赛周期短;俱乐部签约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困难,联赛质量不高以及WMA技法无体系,技法使用无章法等问题.提出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继承中国武术竞赛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扩充俱乐部,稳定赛制;与武术管理部门合作,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水平职业运动员;以及用规则引导,构建WMA技法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法,以首届WMA赛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思考。研究发现:WMA赛事是一次对中国武术职业化的全新尝试,它力图实现对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真实回归,并致力于对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展示,同时还是传统武术技术技法形式的大胆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对WMA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些许期待,希望能够引起学界更多地关注WMA的发展,关注中国武术的发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娱乐体育中快乐体育之本质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体育活动中快乐的深刻内涵。认为,传统心理学由于受到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掣肘,在快乐问题研究上表面化、片面化;运动中的快乐,实际包括快感和美感两个不同层面的精神反应,而美感才是快乐的真谛所在;追求运动中的审美境界,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生活方式的桥梁,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篮球场地修改对篮球防守技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84-185
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篮球规则关于篮球场地修改的决定,引导篮球运动向更快节奏、更强进攻与对抗、更赋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增加防守难度,势必影响篮球防守技术,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青岛重燃战火,又一次让广大武术爱好者以及关注中国武术的仁人志士对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倍感期待。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是否能在武术赛事产业发展道路上为体育赛事产业起到表率作用,是否能真正为我国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武术赛事产业竖起一个标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而探讨中国武术赛事产业发展的文化意义,对武术赛事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也带来了体育消费领域的一些新变化,休闲体育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休闲体育的较快发展除了其必要条件——空闲时间和物质财富得以满足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即消费文化的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审美观的变化以及消费的符号化特点,使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不再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而更加注重的是参与运动所带来休闲、娱乐和享受的这种心理体验,休闲运动将会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消费文化的特征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休闲体育今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CCTV5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以下简称WMA,表现出武术技击形态,谈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形态的演变。从社会发展、武术技击技环境土壤的变化和武术技击承载文化传承的角度梳理其形态发展演变轨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民间武术师、收集武术技击的影像、图片资料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来还原传统武术技击形态的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篮球规则改变特点及对比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国际篮球规则经修改有了较大的变化.改变的核心是围绕比赛的有利无利原则,以增加比赛的对抗程度,使比赛更加流畅和更具观赏性.规则的每一次修改都要求篮球裁判员深刻理解其实质,以把握比赛宣判的尺度.尤其是8秒钟规则和24秒钟规则的连续计算,既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也给比赛的战术组合和变化带来了新的要求,同时对裁判员的正确判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新规则修改部分的分析,探讨对比赛带来的影响和裁判员如何提高其执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