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家庭教养对儿童性格形成起奠基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往往是通过家庭而起作用的,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孩子…  相似文献   

2.
常青 《江西教育》2006,(11):29-3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家庭教养对儿童性格形成起奠基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往往是通过家庭而起作用的,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孩子…  相似文献   

3.
德育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活动,是在偶然无序的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道德教育的存在必须以日常生活为前提。生活既是学生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道德践行的土壤。离开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教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一、"生活化"的德育重情感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  相似文献   

4.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07,(31):71-73
良心是一种道德现象,它在人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并结合伦理学知识,对良心的概念、良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论述了良心在领导者的具体领导行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养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道德修养与个人素养的行为表现,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心境与未来,更应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教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万事万物也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的状态。培养幼儿的教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共同培养,本文即通过分析幼儿的成长特点,着重介绍了培养幼儿教养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日益明显。要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完成个性的道德发展任务。社会对青少年一代道德教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代新人应具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标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给劳动的性质带来了  相似文献   

7.
追求和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不仅是社会良性发展之所需也是个人立足社会之所需。通过对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道德定义、道德特性和道德知识(道德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逐层次分析,比较清楚地揭示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引导,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过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赫勒有关道德的相关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前我国道德评价新标准具有新启示以及我国伦理道德建设的方向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祛魅的当代社会中,价值逐渐从事实中剥离出来,道德的崇高意义日益褪色,自我认同、主体性重构等问题日益凸显.查尔斯·泰勒认为,在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肯定无以复加,而对道德理想的关注付诸阙如,恰恰是层层积淀的道德理想和观念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石并改变着日常生活.当所有的价值理性、道德的崇高意义沦落为工具理性的替代物时,人之为人的特性就不复存在.查尔斯·泰勒建构了道德地形学、多元化的道德根源、强评估、本真性伦理等概念给无所适从的现代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给现代自我认同和主体性重建何以可能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事实上,这种建构善的、崇高意义的道德标准并非是宗教式的评判,而是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参阅历史上积淀下来的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基础上形成一种较好的评价标准.同时,这对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原子化、利己主义盛行的现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间传统风俗礼仪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立的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使村民之间 ,血亲血缘人之间形成道德契约关系 ,以此保证个体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时的人力支持。民间传统风俗对人际间关系的调控作用体现在它的道德评价作用、行为约束作用和情感凝聚作用上  相似文献   

11.
傅向颖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142-143,165
日常生活是人成长的基础,一切宏观理论形成和树立都是立足于这个基础之上,并且因这个基础的变革而形成生命力的。大学生作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性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因而,在学生管理中既要为他们提供自由的空间,又要建立生活秩序的规范和相应的制度。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社区伦理特指社区成员在社区生活中形成的,为了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用来调节社区内部及社区外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现代社区的基本制度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制度基础,现代社区生活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实践基础,社会道德传统是社区伦理形成的道德基础。社区伦理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作用表现在:社区伦理是建立和实施社区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调节社区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社区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实践在道德现象中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实践是人类既改造社会又改造人本身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整个道德生活、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充分表现在它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校德育的时空观和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场所,是把一个人从自然人提升到社会人的重要场所。集体生活的影响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既是人格素质与教养能力的集中体现者,又是德育工作中时空的富有者和学校德育生态的调节者,他们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及个别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善恶是非的价值评价,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的视野论述学校德育工作中应该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和生态观。一、德…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及到对道德语言的反思和定位,涉及对道德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郑和 《江苏教育》2006,(3A):43-43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日常生活、遭遇和意外与道德学习;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编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场所,是把一个人从自然人提升到社会人的重要场所。集体生活的影响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既是人格素质与教养能力的集中体现者,又是德育工作中时空的富有者和学校德育生态的调节者,他们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及个别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善恶是非的价值评价,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的视野论述学校德育工作中应该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强燕 《学子》2014,(11)
正一、直面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共鸣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1.连接生活,激发情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因为儿童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原因,使他们对生活缺乏真切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