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6亿人 央行3月7日发布《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主要情况》:截至2007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均被收录在内。  相似文献   

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4-14
经济……个人信用将有据可查中国人民银行1月16日宣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这个数据库始建于2004年年初,收录的自然人人数已达 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0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已为7.77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说:目前,查询个人信用档案是商业银行贷前审查的必经环节。守信者可以享受到贷款利率优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用档案是反映公民在社会活动中信用关系的原始记录,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就目前而言,如何有效地开拓个人信用档案资源.服务改革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个人信用档案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就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在档案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的人又有多少呢?刘苏就是这样的人。30个寒来暑往,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他像一只永不停转的陀螺,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6.
信用档案:悄然叩开百姓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被人们称为个人消费信贷“基石”的个人信用制度也开始逐步浮出水面。据报载 ,从7月1日起 ,上海市首批装有200万市民个人信用报告的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这个系统可以在全市15家商业银行通用 ,只需花费10元人民币 ,在十秒钟内银行就可以查询到这200万人中任何一位的详细信用记录。这意味着200万上海市民从此有了自己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档案 ,在“个人信用消费制度”上迈出了第一步 ,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个人信用档案———自己的经济身份证所谓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7.
档案机构怎样设置好?阿昆主持阿莫晓杨吴“档案机构怎样设置好?”已经辩了三期,多数认为企业档案机构独立设置好,但多数企业档案机构都没有独立设置,可见独立设置常常是档案人的一厢情愿。站在厂长的角度看,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们希望各方面的人,特别是局外人也...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传统新闻遭遇冷落的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消费的主流。那么,谁来提供人们需要的网络新闻?又有多少人愿意把网络记者作为自己的理想?国内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调查数据,但美国新闻学者巴布·帕尔瑟的调查值得我国和全球新闻界深思和警醒。巴布·帕尔瑟曾多次深入新闻学院课堂作实地调查,发现愿意毕业后作网络记者的学生寥寥无几,这一结果着实让人始料不及。不久前,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课题组对97所大学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表明,选择去新媒体作网络记者的人数只有6.5%,  相似文献   

9.
《四川档案》2014,(4):4-4
近日,《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起草完毕,目前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深入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产品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中的应用,加强对信用行为的联动奖惩。建立完善个人信用档案,到2015年个人信用档案覆盖率达到60%;到2020年,个人信用档案覆盖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因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财政收入37%,GDP因此少增长2个百分点,信用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为了使个人信用有数据可依,1999年,上海率先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国内个人信用活动首次有了以数据为基础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