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显示,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具有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N"型关系特征;研发投入的创新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得以释放.异质性研究表明,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资产规模、所属行业和所有权性质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最适区间有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府研发补贴存在着"激励"和"挤出"的双重效应,但并无一致性的结论。本研究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利用倾向分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对于企业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主要流向经营自主权大、上市年限短、员工数目多、有研发活动的本土企业。中国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研发支出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追求既定约束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目的,而研发是企业提高其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首先提出数理模型,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研发对企业利润的决定机制,再通过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检验研发支出对企业生产率以及其盈利状况的决定作用。对于企业盈利状况,我们分别验证了研发对企业利润规模以及利润率的影响。结论认为:研发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而带来企业利润的提高,进行研发的企业的生产率、利润规模与利润率要显著高于未进行研发的企业,企业研发支出规模与其生产率、利润规模与利润率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心理契约构成维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通过对成都地区16家高科技企业的的276名从事研发工作的员工的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又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技术领域(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与盈利能力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研发和创新活动,因其性质不同、行业竞争结构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同,导致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轨迹。其中,只有企业研发活动人力投入指标在各行业中都呈现与企业盈利指标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指标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在不同的行业中表现不尽相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以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主,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研发人员人均知识产权数量与企业盈利能力以负相关关系为主,相关关系均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政府2011年开始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节能减碳”政策强度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N”形关系。适度的“减碳”政策强度下,创新的促进效应超过成本增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新的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释放,表现为“节能减碳”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区间逐步扩大;对于不同样本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环境规制并不会损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能实现环境质量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观分析层次,以"技术创新"领域的143位研究者为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分层法,在模拟随机化实验的条件下考察科学基金的激励效应,即比较研究者在"获得科学基金资助"和"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两种情形下的科研产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与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相比,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而且,在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中,以较高概率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然而,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低概率的研究者与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中等概率的研究者在科研产出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与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中等概率的研究者相比,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高概率的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制定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以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挤出效应,企业专利申请与其 研发支出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由其他企业研发支出按各种权重加总形成的溢出池对企业专利的影响为负,即“技术机会”效应占优于“知识溢出”效应;企业自身研发支出与溢出池的交互效应为负,说明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是战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国际化力度的背景下,探索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进入模式与海外子公司研发强度的关系,并通过四个中国海外投资公司的跨案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不同的海外进入模式、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研发能力差异性对海外研发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1.
以企业技术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数理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模式(替代性和互补性),证明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中所具有的特殊的"门限"作用,即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之间逐渐呈现出互补性。随后,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企业技术能力"门限"效应的存在。在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并剔除异常样本点的影响之后,检验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健。此外,发明专利持有量、参与技术合作组织数量、企业规模和利润率等因素对于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平均投入金额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样本之间的系统差异,剔除团队与组织的累积优势,研究"马太效应"在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影响的纯效应.研究发现,"马太效应"确实会对研究者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而团队与组织的累积优势会通过影响"马太效应"间接影响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结果.基于此,提出优化基础研究政策、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以及青年学者谨慎选择从业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研发带来企业可持续创新,在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中,什么样的支持企业能力特征会带来企业的高研发投入,进而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以43家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7—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制造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综合能力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成长能力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顾国爱  魏法杰  单伟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81-1186
运用2010年创新型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投资要素和筹资渠道对专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投资要素方面,人才是提高专利能力最重要的投资要素,其次是设备,而投资原材料并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各要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大于对整体专利的影响。随企业规模扩大,影响企业专利能力的投资要素的种类越多,影响程度越大。在科教资源相对缺乏的省市,人才投资发挥的作用越大;在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设备投资最重要。在筹资渠道方面,政府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对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研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企业自筹资金对专利整体的影响更大,政府资金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年的省级数据进行匹配,从融资能力的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检验数字金融在两者间的作用。研究发现:融资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数字金融对二者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金融指标纵向分解后,促进效应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内部治理质量好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情境下,数字金融的强化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有所差异。最后,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和深化数字金融监管3个方面提出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借力于数字金融的发展,着重增强自身融资能力进而促进研发投入,对企业实现创新内涵式增长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领导谦卑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备受关注,但一直缺乏对有效情境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以往研究普遍聚焦于团队与个人层面,缺少从组织层面考察领导谦卑行为对创新的影响.从产权差异视角研究风险承担与行业竞争对管理层谦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边界效应.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谦卑的管理层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源”资本和异质性视角,本文采用2006-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研发投入这一“内源资本”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边际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外源资本”政府补贴对这种边际效应的“杠杆作用”。研究表明:(1)企业“内源资本”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国际化绩效,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部企业以及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具有稳健性;(2)企业“外源资本”政府补贴并未与“内源资本”研发投入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相反,还会削弱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突出地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部企业以及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企业中。上述结论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合理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并最终加快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步伐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考察了出口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决策从总体而言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低出口密度企业,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出口对其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以上结论说明中国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应注重调整导致部分企业高度依赖出口的深层次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广义倾向得分法和最新发展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测度了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在不同强度下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动态效应,并就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认为:财税政策对不同规模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存在政策最优作用区间。大中企业的RD投入只对税收优惠的强度变化敏感,税收优惠强度增加可有效促进其RD投入,而直接补贴的边际激励效应不显著;小微企业对两种政策均较为敏感,税收优惠对其RD活动的激励作用显著,随着直接补贴的强度增加其RD投入水平缓慢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盛垒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71-1581
外资研发的进入究竟是刺激了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使得本国企业过分依赖外国的技术从而丧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这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利用37个工业行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资在华研发活动与我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外资研发的进入是否对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结果显示,行业外资研发的增多对我国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研发的影响效应呈现出行业的差异性特点,外资研发介入强度高的行业受惠于外资研发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同时,研究也发现,外资研发对内资企业专利产出的促进作用相对显著,但对国内企业创新投入方面的影响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