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库全书》电子出版工程与中文信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背景与目标(1)《四库全书》盛世修典,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开始征书,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馆开馆,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抄成,这次由朝廷倡导的规模空前的修书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全书》广泛网罗和搜集了从上古流传至清初的所有著作,用“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共收书约3,461种,总计约79,337卷,约SO,000万字或97,7O0万字[1]。它全面总结和系统整理了三千年来中国封建文化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下诏征集天下藏书,后又接受朱筠建议从《永乐大典》中搜辑遗书,最终发展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天下藏书辐辏于翰林院与武英殿,许多埋没已久的遗籍展现于学者面前。尽管《四库》纂修工程巨大,日程紧迫,但在公务之馀,馆臣中的一些嗜古绩学之士乘职务之便,纷纷私下据馆书录副、校勘,乃至利用馆书私为撰著,乾嘉学风之养成及兴盛,于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又称《四库》,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一部文化巨著。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经10年后,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编成。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0册,分装6752函,9.97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与抄写,历时15年。《四库全书》成书后,遵循乾隆旨意,共抄写了7部,并模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式样,建阁庋藏。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6.
宋木文 《图书馆》2002,(3):91-93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从 1 994年开始启动 ,历时 8年 ,到 2 0 0 2年 4月完成了全部 1 80 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四库全书》的重大贡献与历史局限性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 (1 772年 2月 7日 ) ,乾隆皇帝弘历诏令各省征集历代及本朝图书。翌年二月 ,《四库全书》馆在京城设立 ,纪晓岚等任总纂官 ,各学科领域的学者约三百余人参加 ,历时 1 0年 ,至乾隆四十六年 (1 781 )第一套《全书》缮竣 ,贮藏于北京紫禁…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辑纪昀清代的纪昀,是一位有名的总编辑,他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文治,从三十七年(1772)开始,动用了4168人,运用了巨大的物力,用了15年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编纂成了一部规模巨大、世界有名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编辑人员将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写了内容提要,后来,将这些提要辑成一本书,叫《四库全书总目》。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也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官。总纂官就是现在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8.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11,(12):74-78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始编修的,稍后四库馆正式开馆(约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底);前四部《四库》修成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随后四库馆正式闭馆(约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四库馆是为前四部《四库》而设的,前四部《四库》修成即撤馆。因此,我们不能将续办三部《四库》、重校《四库》与前四部《四库》之编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乾隆打着“稽古右文”的旗帜,下令纂修《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典籍,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基本结束。陕西先后两次呈进书籍102种,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8种,存目70种。陕西巡抚采进本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展示了陕西的地方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及抄写,全书收集了自上古至清乾隆年间我国历代典籍之精华,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纪昀(晓岚)任总纂官,调集数万人,历时15年,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  相似文献   

11.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清河间人。乾隆时进士,累进侍读学士。曾坐事戍乌鲁木齐,不久释还。官至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虽由王室郡王等为总裁、副总裁。而做实际工作的是总纂官,有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分纂官大多是当时著名学者,纪昀还兼任集部的分纂官。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就由馆臣写好一篇提要放在卷首,提要简述该书的“大旨及著作源流”,列“作者之爵里”,“考本书之得失”以及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等,最后由总纂官纪昀修改、润色,并勒成一书,称《四库全书总目》。纪昀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2.
1 在扬州地区的征书在全国范围搜访征集图书,是《四库全书》编纂初期一项规模浩大的重要活动。这项工作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初四乾隆颁发征书之谕,但地方官敷衍拖沓,十月十七日再次下令严厉要求各省督抚“速行设法访求”,其间一些省份虽指派专人负责访书事宜,但所求书籍数量不多,据记载江苏仅  相似文献   

13.
清代抄书考     
清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尽管新的印刷技术即将取代雕版印刷,图书的制作手段更加先进。然而,人工抄写,作为一种原始的图书制作方式,仍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无论官方或民间、抄书之例仍然屡见不鲜。清代官方抄书以《四库全书》为巨。《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收书3503种,共79,337卷。卷数之多,相当于《永乐大典》的三倍半。乾隆三十七年(1772)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该工程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宗皇帝下旨徵书至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缮写告竣,前后历时9年,至四库七部书全部缮写装潢庋藏完毕,则已到了嘉庆九年(1804),历时32年。其中仅誊录人员就有近4000人,各类专职人员约400人;单部收书量据文津阁藏本,共3503种、36000册,79337卷。其历经时间之久,工作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都堪称中华古代文化史之最。规模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要想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没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是难以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朝廷开馆修《四库全书》。《四库》馆纂修官对经办之书均需拟定提要,交总纂官核定。我们目前普遍见到的提要收于《四库全书总目》或是各阁本《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但是,这些提要是经总纂官修订过的,与各纂修官初拟的提要稿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提要草稿与定本,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四库全书》编修情况。可惜的是,目前存世的提要稿不多(主要是余集、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四人的提要稿),尤其是大典本提要稿就更少。近日获读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发现其卷21保存有12篇大典本提要,是目前所知个人拟就的数量最多的大典本提要  相似文献   

16.
吴育良 《兰台世界》2013,(4):112-113
<正>《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时编纂,始于1772年,经10年编成,因此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此书囊括了古代诸多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从编纂、献书,到补书、护书浙江士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至伟。一、编纂《四库全书》的编纂浙江士人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这个名称很多人是知道的,好些大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里还置备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影印本,可现在又出现了一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所谓(四库全书》并不全。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3)征集书籍开始,到乾隆四十七年(1783)第一部贮藏进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竣工,历时十年之久,所收入的书籍不过3461种、793po卷,而并非当时书籍的全部。这Wil种都是叫人工楷抄录,用行话叫“著录”在(四库全书)里的,在每种书前还都写了篇提要。此外还有大量的书没有著录进(四库全书),其中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18.
郑际唐,字大章,一作子竟,号云门、须庵,室名传研斋,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宫内阁学上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官山西学政。乾隆三十七年下诏求书,纂修《四库全书》,际唐时为翰林院编修。四库馆开,任“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献书若干种。《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六爻原意》一卷、礼类存目《周礼述注》六卷,均注“编修郑际唐家藏本”,即际唐所献。又《四库采进书目》内有《编修郑交出书目》,计有惆礼述注》五本、《栗斋文集》四本、《六交原意》一本,亦即郑际唐进呈书。际唐著有(传研斋诗稿》,未见。际唐在四…  相似文献   

19.
(一)琉璃厂书肆北京琉璃厂书肆,当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纂修《四库全书》的开馆为始。“戊戌变法”后提倡新学,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又由于废除科举制度,为适应世界潮流,就有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引起琉璃厂书肆的变化。琉璃厂书肆的盛衰兴亡的变迁史,可见有关琉璃厂的“四记”: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作者大概记载从乾隆已丑(1769年)到京后的情况;缪荃孙1914年作《后记》,始于同治丁卯(1867年)到宣统庚戌(1910年)任京师图书馆监督时;孙殿起继作  相似文献   

20.
为大力宣传甘肃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示介绍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优越的保存条件,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甘肃参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甘肃省日前隆重举行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开馆庆祝活动。活动主要由新馆竣工暨开馆典礼、“全国《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以及此前举行的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成立大会等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