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公共性转型的现实困境,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公共性式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公共性焦虑等。因此,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公共性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公共性转型,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罚的正当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诸多困扰。公共性理论为认识教育惩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公共性可分为制度性的公共性和活性化的公共性。教育公共性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参与、向他者开放和异质协作的教育实践。教育公共性遵守维护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平等协作之精神等两个基本价值规范。教育惩罚是对两个基本价值规范的恢复和对违犯者的谴责性表达。教育惩罚遵循谴责、批驳与剥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出现,在彰显公共性的同时也消解着公共性。新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性研究和实践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公共性思维被限定、公共理性被异化、公共性精神被遮蔽。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更高的公共立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公共性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公共素质、公共人格、公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公共性效应的现实不足,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效果;公共性资源的要素欠缺,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实现;公共性空间的自我封闭,背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内在要求等困境。因此,通过完善和丰富公共教育,培养和引领公共价值,建构和拓展公共领域,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困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与义务教育公共性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讨论“公共性”不能脱离具体所指,它需要通过公共组织的构成、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反映出来。公共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它不同于教育的公益性。义务教育公共性分为实质公共性和形式公共性,前者包括有效性、责任性、中立性、平等性和公益性,是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主要载体,后者包括参与性、公开性和可选择性,是实现实质公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生教育主要被视为家庭的私人事件,其公共性维度存在较大问题。学生主要是家庭的,这一假设导致了教育法律理念问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基本权力,也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公共性主要依靠公权力而得以彰显,但现实教育总会被削弱其公共性,所以教育公共性需要时时维护。当前我国需要建构基础教育公共性的共识,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基础教育公共性的基本假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用统一的法律法规,并注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也是现代社会对课程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公共性表现为课程开发是一个多主体协商对话的过程。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公共性面临来自公共性实现的前提、单一取向的课程开发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挑战,针对挑战提出通过开放课程开发、觉醒教师和运用多种课程取向开发课程等措施来保障教师教育课程公共性。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性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既使社会受益 ,又使个人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同时为教育立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范式。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的公共性理解为教育管理如何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体现教育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及其内在属性却并不为重视 ,从而使教育立法重权力与秩序 ,轻权利与自由 ,在价值上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在以引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过程中 ,我国教育立法显现出较大缺陷 ,不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受到冲击 ,社会公共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教育事业面临公共性危机。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和要求 ,并将其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 ,遵循合理性、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教育是具有公共精神、培养公民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彰显教育公共性需要教师确立以公共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品格,改变个人教育观念中唯经验论的思维、知识论式思维与简单立场思维,确立公共视野、公共责任与公共理性,实现思维品质的公共性转向。从外部条件看,这种转向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作出改变:学校要改变自身的精神气质;教师教育要具有文化内涵;教师评价体制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树立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角度重新审视美国教育的公共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近年来受到广泛的讨论,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顾了美国教育的目的。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民教育;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创造和文化传承;职业教育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教育应该重新强调其公共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按照什么目标组织、实现怎样的效益、达到何种结果,与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教育立法的基准性价值,是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并在教育立法中贯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律变迁与教育的公共性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雅风 《教育学报》2005,1(2):51-56
公共性表明了教育所具有的直接使个人受益、间接使社会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保障教育的公共性,是各国教育法制的共同目标。必须以公共性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建构社会推进型的教育法制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公共性主要是阐释教育整体面对社会每一个公民、公共财政经费以及公共资源的使用,影响社会中成员共同的必要利益,将教育共同消费和利用的可能性开放给全体公民,其结果为全体社会公民得以共享的性质。张茂聪教授最近出版的《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一书,着重从制约教育公共性核心内容的教育财政、教育资源、公共教育环境等核心要素,探讨了如何建立教育公共性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明确政府职责,厘清政策和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观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公共性的视角来看,造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共性的不在场。因此,解决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拓展以及教育和道德的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建构公共性是当前德育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历史逻辑,解答时代命题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现实逻辑,教育要服务社会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理论逻辑,追求人和社会的统一发展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多元行动路径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教育立法的基准性价值,是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并在教育立法中贯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一种基本特性。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主要由免费性、世俗性、平等性、责任性与强制性五个部分组成。教育法律的一项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对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进行强制性地捍卫与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回应,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实现,而且也将会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分类标准,不但无法推演出"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的结论,而且错构了义务教育与公共教育的关系,动摇了人们对教育的公共性立场.对教育公共性特征的阐释,只能依据其教育学属性.作为传播公共精神、服务公共利益的公共教育,内在地具有公共性特征.公共性是教育的不变属性,实施义务教育的时限具有历史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