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增色添彩,令人过目不忘;而一个淡而无味的标题,常使人视而不见。可见,标题制作是新闻工作者“十八般武艺”中重要一环,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 目前,虽然县市台已逐步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但整体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是“套路式”标题多。如会议报道的标题,往往是《我市召开某某会议》;领导活动报道的标题也是《某某参加某某活动》;工作经验性消息常常是《某某局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等等。这样的标题尽管也揭示了新闻主题,但千篇一律,令人厌烦。二是“仿古式”标题多。如写医生就用  相似文献   

2.
刘大年先生的“版权观”张扬刘大年先生最近送我一本新书:刘潞、崔永华编的《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书籍装潢精美,却没有出版单位,也没有版权页和条码,在一般标有某某出版社字样的位置,印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字样。书中辑有刘大年在数十年中参加各种...  相似文献   

3.
每逢新学期伊始,几乎所有中专学校教材科的办公桌上都会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五花八门的《教材参编邀请信》和各科各类教材发行征订单…… 这些广告信来头旗号各异:有“正规军”——全国统编教材;有“地方军”——省市统编教材,也有“杂牌军”——各部门系统内部协编教材;更有“游击队”——某某学校领衔主编的教材等等。  相似文献   

4.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外向型经济”的企业,故某某县、某某乡有多少出口创汇的企业,就想当然地把某某县、某某乡说成有多少个“外向型经济”的企业,甚至有的县、乡领导在向记者和通讯员介绍情况时也是如此说,难怪我们一些年轻记者和通讯员如此写。那么,究竟什么是外向型经济?据笔者所知,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周作人散文选集》时下,书市上有不少名作家的“诗全编”、“散文全编”乃至“小说全编”.这种书的特点是全.力求把某名家的某种体裁作品全部收拢一起,昭人以全貌.至于是否真全,或收拢得是否合适,那是另一回事,比如《鲁迅散文全编》,除编入《野草》、《朝花夕拾》等散文集里的作品外,还从杂文集中选取入不少.如果杂文算作散文的一种,则应当把杂文全部编入.而选编者的标准似乎偏重于写景、叙事、抒情的作品,殊不知鲁的全部杂文都有强烈的抒情性,只不过常常把情寓于理,而不是离于景和事.那些“全编”,大都印装精美,定价昂贵,出看到者自有其用意和目的,但对多数普通读者来说,我以为不必贪大求全.如果不是对某名家特别感兴趣,或打算研究他,就不必读他那个“全编”.名家的作品,并非都是佳作,也有不少中不溜儿的,甚至较差的,作为普通者和业余习作者,书款并不充裕,大可不必去买那个“全编”,不必费时费力地去啃那个“全编”.要读,读选本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序:整日伏在案头,编呀写,写呀编,总感到有些东西既写不进“评论员”,也编不进“本报讯”,令人不无遗憾。有一天,我在隆隆的机声的伴奏下发现,工人在制作零件时,即使是利用黄金白银做原材料,也会剩下一些边角废料。于是,我受到了启迪:记者和编辑在新闻这个“厂房”里,原来亦同工人在机床边操作一样,笔下也会出现一些“下脚料”呢。爱惜它们吧,将其打扫起来,重新加工一下。也许就成了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儿”。下面“展销”的就是“本报讯的下脚料”。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各报为活跃版面,贴近群众,沟通联系,相继开展了“某某杯报告文学大奖赛”、“某某杯摄影大奖赛”、“某某杯十佳运动员评选”等活动。我们台州日报也从去年开始,多次举办了这方面的活动。如何认识报纸上举办的这些群众性的活动,本人想谈点粗浅看法。一、某某杯大奖赛这一类群众性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要宣传,宣传也要改革。报纸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作用,为改革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编研材料的生命,因为它借鉴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现实而言,是为了“资政”服务。如果一部编研材料,差错比比皆是,令人起疑生畏。谓之“不敢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问题既是编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  相似文献   

11.
“主题”这个概念,源本于文学。而新闻之与文学,除了共同使用“文字”这个物质载体以外,实在没有也不应该有太多的共同性。“虚构”为新闻所绝对排斥,固不待言;即成“文学表现形式”,据说是应该大量应用于新闻写作的,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新闻绝不容许“合理想象”,真要“描写”起来,行家们一定会有“笼子里跳舞”的感觉。“主题”之与新闻也大略如此。新闻教科书总是说新闻是有主题的,且后者如何如何重要。但实践常常使笔者感到惶惑:那些“某某会议召开、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之类的新闻,其“主题”究竟在哪里?“某某领导会…  相似文献   

12.
赵秉新 《记者摇篮》2008,(12):62-63
新闻生产通常要求操作者(包括采、编等多环节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调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准确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作品会把“日前”、“最近”、“近日”这类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放在稿件的最前面,还有些新闻作品会用“某某”这样的词代替一些必要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一家电视台播放了表彰“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颁奖大会的新闻,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主席台上的领导坐满了几排排,某某书记、某某局长、某某主席、某某主任,报了官衔报姓名,镜头放了一遍又一遍,人人出头像,重要的出特写,而到了播放大会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时,一扫而过。即使是在领导为先进人物颁奖时,也要照顾领导情绪,给个正侧面,而给领奖者一个  相似文献   

14.
经常看报纸,不时遇到一些五花八门、令人费解甚至莫名其妙的“简称”,诸如“控办”、“高法”、“湖医二院”以及“某某钢院”等等。笔者从事财政工作,对“控办”当然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的简称,而对“某某钢院”一类简称就得凭想象了,究竟是“某某钢铁学院”还是“某某钢铁设计院”呢?难以“拍板定案”。看了这样的简称,往往使人顿生疑窦,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15.
经常会在报刊上看到:“某某,厅长……小学文化”、“某某,省委书记……初中文化程度”、“某某(中央领导同志)……高小文化”;或者在有些部门要求填写的个人履历表中往往有“文化程度”这一栏;这里所说的“文化”、“文化程度”,按文内意思显然是指“学历”也不等于“文化”;学历低的不一定文化水平低,如《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高小没读完就辍学了,又如世界有名的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也只读过小学,但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低;而学历高的未必就一定文化水平高,如靠交白卷获取高等学历的张铁生和一些靠  相似文献   

16.
人们平常说某某看问题很深,世事洞明;某某看问题肤浅,比较幼稚。就我们捕捉新闻而言,似乎也有这种情况。毛泽东就要求新闻记者“多谋善断”,“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他明确提出办报“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谆谆告诫新闻工作者“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很有咂摸头。  相似文献   

17.
韩聪 《新闻实践》2011,(12):59-59
今秋开学以来,“逃课网”在多家网络和媒体上上蹿红。逃课、代课、帮答“到”,这些校园里的“秘密”行为如今被搬到了网上、报上。据浙南一家晚报报道,这个名为某某网的网站,创办不到3个月便迅速吸纳了注册用户约50000人,并收到了第一笔投资资金。令人五味杂陈的是,省内外一些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该网和细节,认为此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电台看病” 现在多起来了。我留意了一下,每天上午8点半至10点半、下午四五点钟的时段里,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几乎都开设了类似“健康服务”、“医药咨询”、“专家热线”等栏目;形式也都差不多,由主持人和某某医生、专家一起回答听众打电话进来的提问,然后就推荐你使用某种保健品、治疗仪。听众若“有意”反馈信息——称某某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就会得到“送你一只某某杯”、送你几盒产品或优惠购买的奖励……天天千篇一律,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让人听了心烦,但频道换来换去,在这个时段里,几乎调不到新闻节目或其他的节目。难怪一位老友打趣道:天天“强迫”听人家“看病”,听来听去听得熟了,这医生我也会当。  相似文献   

19.
某某牌增智益智鞋、某某牌鞋垫、某某牌增智助长片等增高产品,一度曾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商场、药店的热销货。但自从当地一家媒体4月初“悬赏100万叫板增高产品”以来,增高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打入了“冷宫”。数十天过去了,没有一个厂家、经销商“露面”提出质疑甚至前来“揭榜”。但是实际情况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百货大楼的增高产品专柜消失了;一家大型商场也撤下了300元一套的增高儿童内衣;在一些药店,增高产品被摆到了不起眼的位置,柜台前也少有问津。公开“叫板”的一家报纸日前在头版发布消息。该报认为,这些增高产品都…  相似文献   

20.
苏良筠 《视听界》2012,(2):117-118
打开电视机,我们常常会听到主持人这样说:“恭喜某某选手晋级”,“恭喜某某嘉宾”,“恭喜某某观众获奖”,等等。有时我们还会听到相同的情况被有的主持人用“祝贺”一词来代替,如“祝贺这位朋友闯入下一关”,“祝贺在场所有的观众朋友都能有一份纪念品”,等等。是不是“恭喜”就等于“祝贺”呢?如果不是,这两个词的差别又在哪里?主持人该如何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