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语文教育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语文教育历来就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人们缺乏对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在教材编写、阅读教学方面常常无所适从。为了能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很有必要对阅读能力结构进行一番研究和探讨。《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阅读心理作了如下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的规则,学习如何从基本上是语言的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从语文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2.
“从言语的角度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或无声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丈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丈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但阅读又不光是心智行为,它还包括引起情感的反应,改善阅读者的态度和意志,对发展身心活力、调节情感产生影响。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制约与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萍 《江西教育》2014,(4):29-29
语文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应提倡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阅读就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学习者除了识字要达一定熟练程度外,还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由于各种心理过程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阅读水平。以阅读语文教材为例,我认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记忆性阅读。这种水平上的阅读更多地依靠感知、记忆能力,采取“阅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呆读方法进行。阅读之后,往往只能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至于读物的意义,并不很清楚。二是理解性阅读。它比记忆水平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对待语文学习,我们应该保持着一份求同存异的态度,比较阅读可以让我们发现一篇文章中的亮点和不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模仿中比较,从回顾中比较,从联系中比较,从外延中比较,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真正为现实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应提倡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了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不禁思考:到底语文应该教什么?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可见,"语言"就是语文的本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注意自己的语言,使语言散发自身的魅力。教师的语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感受语言之美,受到美的熏陶。那么,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让阅读充满情感唤醒的具体做法:一.走进教材,让学生在体验文本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并能抒写自己的情感。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文本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品读和深究,必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尤其是语文课文品读中的文学审美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内化和强化语文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品质,让语文课堂充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味、人文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语言是否具有情感特征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从语文教育目的看,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思想情感教育基础课。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和内化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放慢语文课堂教学速度,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语言积累,仔细分析文本、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将语文知识融入到课堂文本教学是使语文课堂教学"慢"下来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个性,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的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那么,如何将个性化阅读付之于教学实践呢?  相似文献   

16.
陈圈子 《中国教师》2013,(Z2):42-42
阅读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吗?数学教学还要进行阅读教学吗?一、数学阅读的意义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如何学好一门语言,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方法。而对于学习数学语言,途径之一,就是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获取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且可以面向未来。数学阅读可丰富数学语言,提升自学能力,也可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全面提升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个性,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的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那么,如何将个性化阅读付之于教学实践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建议的论述,以及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说明,都深刻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那么,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应如何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让语文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呢?以下几种简单的方式,不失为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话题。从上实质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发展和净化心灵的过程,语文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开放的心态中的共享与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