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职业发展之理性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档案职业特点的客观研究,分析我国目前档案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档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建议理性地回归到正确的档案职业观上来,为档案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6,(6):46-46
2006年第3期《档案学通讯》贺军的章指出,我国档案职业的现状不客乐观,其边缘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其客观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垄断,开放式的信息获取基本能满足大众需要;二是社会的民主意识增强,对档案部门不作为、不负责的行为和存在的体制弊端敢于说“不”,通过舆论宣传,影响档案职业声誉;三是档案职业客体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时滞性”更加突出,同时也加剧了其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自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推出以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一改高高在上的时政、会议、领导活动等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程式化积弊,镜头朝下,贴近百姓生活,抒发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获取了良好的广告经营效益。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在全国兴起。  相似文献   

4.
用理论理性范式分析市民社会,用实践理性范式来分析公民社会。通过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来把握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是理论家们根据历史现实勾勒和描绘出来的历史范畴或历史概念,它不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来追求,因为它包含许多内在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在摒弃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用理想的公民社会价值来引导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是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问题?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好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应该研究什么?是‘概念’还是‘观念’?”等问题谈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30、5 0、80年代曾有过三个图书馆学高扬理性旗帜的关键时期。当前 ,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又到了急需重树理性大旗的时刻。图书馆学理性回归之关键有三 ,即图书馆学理想支柱的塑造、图书馆学人文语境的营造和图书馆学文化的重建。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30日14:00,为庆祝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理论期刊《电视研究》创办20周年,央视国际网站cctv.com《电视批判》论坛特别邀请到六位电视理论界的专家学在线做客,探讨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及电视学术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08,(8):44
《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二期饶圆的文章,针对档案界有学者提出的“档案职业女性化”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国家档案局统计资料《1996—2005年档案人员数量及年龄情况》,作者认为,女性档案人员占65%左右比例≠档案职业女性化。原因如下:首先,从十年数据来看,女性档案人员所占比例一直比较稳定,未来这一比例是否逐步或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为数字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社交阅读具有典型的双面性特征,同时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社会作用.对社交阅读进行批判性审视,对于认识、理解并克服其负向功能,发挥、增进正向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分析技术应用与人类理性间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从社交阅读究竟是增进理解还是“对空言说”、促进民主抑或增强宰制、异质多元还是同构单极、开启民智抑或扩大“知沟”等角度进行反思,提出建立知识生产实践和智慧社会建构两个层面的评判标准,以突破社交阅读价值判断的认知迷雾.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中国电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做出了一种探索性检视,在三个方面得出“正当时”的审慎乐观结论:(一)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电视研究的多元图谱提供了结构性的社会议题、媒介组织的体制和机制、作为行动者的业者和观众等鲜活议题.(二)从历史的视角切入,1958年以降的中国电视史里,尚有中观和微观的电视史叙事、电视史料的搜集和整合,以及“走出”故纸堆、旧影像的研究潜力待探;从融合的比较视角切入,在作为“新媒体”的电视和面对“新媒体”的电视之间考察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境、职业认同和生产机制等话题,能够得出更有启示的观点和结论.(三)转型社会学和社会变迁理论的启示、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及对新文化史的借鉴对于当下中国电视研究的推进和深化大有裨益.基于上述,中国电视研究对于中国电视实践的指导能力,以及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话能力,或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2.
11月13日至10日,“2003中国电视研究与发展理论年会”在北京·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陕西电视台共同主办。全国有42家省级电视台、直辖市电视台、部分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促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全域文旅融合理论出发,阐释了时代价值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体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不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构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近来,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在期盼它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在为它担心,生怕它走上歧途给社会造成伤害.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中,2007年的新媒体研究既有充满激情的期待,也不乏谨慎的理性反思,两者并存,构成了研究者多元而丰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政府微博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亮 《传媒》2011,(5):55-57
微博创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途径,加快了信息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速度,赋予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同时也改变了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6.
17.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包括电视批评在内的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有趣的是,这些悖论在当代的中国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同时出现的。因此,电视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也就有了相当广阔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处在一种充满矛盾诉求的悖论式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指导理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媒介社会责任必将表现出其特异性,在新传媒兴起的今天,传统理论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与探讨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12月25日,当人类又将迎来新的一年之际,在世界范围内深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在时隔三十年后,再次选择了群体而非个人作为其评选的世界年度人物。耐人寻味的是,《时代》所选择的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你”,“是的,你是今年的年度人物。你控制着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