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纪”思想是解读发展的一种语言。“生态纪”就是地球地质——生命过程的未来走向,它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物理学以物质的本质和宇宙起源揭示了发展过程是能量的流动;生物学、生态学对生命本性的解读讲述了发展是怎样继续的,从而涉及了广泛联系和系统孤立是解决进化论和熵定律矛盾的关键;“生态纪”思想的提出涉及发展进步过程中自我本识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世”概念首次将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上升为地质性力量的存在,由其所引发的生态批评研究范式转变,对于应对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意义重大。然而,围绕这一概念目前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其人类中心主义与普世原罪论倾向的批评。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在根本上去中心化,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共存的生命共同体;其包含的“生生”之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存在契合之处,有助于建立人类世危机下的多元生态责任共同体。以其为观照,有利于“人类世”语境下中国生态批评的话语建设,从而为化解人类世时代的人类生存困境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生态纪”这个词最早是托马斯.柏励用的,生态纪追寻以地球为中心的现实和价值标准,实现这个纪元的工作即是“伟大的事业”。如托马斯.柏励所说,只有把宇宙理解为一个主体的交流而非客体的集合,生态纪元才能实现。“伟大的事业”是要在行星地球的历史上从终结性的新生代转向生态纪元的出现,而这就意味着要建设生态纪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经典文献以其对地球生命系统与生存环境复杂关系的深刻领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生存家圆毁损和生存危机之忧惠意识的深层挖掘,对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形成有吏以来最为波澜壮阁的旨在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绿色思潮。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生态哲学类、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史学、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宣言类、生态报告类、生态政治学、生态人口学、生态综合类10类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化范式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论述老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与“无为而治”的生态文化内涵,说明其作为构建生态文化范式的哲学基础与有效途径是值得当下人类借鉴与学习的,以便更好地构建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针对困扰当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体现了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教育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全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应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生态校园;高校应把传统生态文化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结果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共存.科学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伦理观,吸收其思想精华,深入领会中国长久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实质,构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现实性与可行性兼备,它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自我救赎之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生态管理与管理学教学理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宁 《高教探索》2001,(4):50-53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是200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一主题表明人们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强调重视地球上各种生命之间存在的种种客观联系-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网络。如何编织这种生命系统网络,通过管理,通过在管理学教学中融入“生态管理”的教学理念将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章从生态产生的背景、生态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生态管理对管理学教学理念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美国生态心理学家西奥多·罗杰克在其1992年出版的《地球的呐喊》一书中提出了“生态潜意识”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潜意识的边界.生态潜意识的形成因素是多元的,与自然进化、文化演变、人类童年的经验、工业社会对人的自然经验的压抑都有密切的关系.探讨生态潜意识,找到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情感,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解救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