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度(古代计量长度叫度)1.寸:古代十分为一寸。2.咫:古代称八寸为咫。3.尺:古代十寸为一尺,周时约合现在的23.1厘米,比现在的尺短。  相似文献   

2.
《论语·子罕》云 :“麻冕 ,礼也 ;今也纯 ,俭 ,吾从众。”(纯 ,丝也。《说文·糸部》)其中似乎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即在某一段时期 ,麻比丝更加珍贵。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注 :“冕 ,缁布冠也 ,古者绩麻三十升以为之。”《礼记》以布八十缕为升 ,《汉书·食货志》曰 :“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郑玄注三礼 ,依据汉制 ,推测古代布幅也为二尺二寸。在二尺二寸的幅内容纳八十根经纱为一升 ,这就是古代的经密单位。三十升即在二尺二寸的幅内有二千四百根经纱。汉制一尺合今约二十三厘米 ,三十升即经密 4 7根 /厘米 ,使用现代化的手段纺织这样精细…  相似文献   

3.
“尺和斤的认识”教材内容包括建立1尺和1寸的长度概念,尺、寸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简单的应用;建立1斤和1两的重量概念,斤、两之间换算关系及简单的应用.重点是:建立1尺和1寸的长度概念与1斤和1两的重量概念.由于小学生接触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4.
我们听了徐瑞仁老师的三堂算术课。教学内容是求三角形、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方法是通过直观结合谈话教学。第一、二节课是综合课;第三节课是练习课。我们听课之后,感觉到徐瑞仁老师能运用直观反复引证,使儿童信服所得出的结论,使较复杂的教材,能为儿童透彻领悟,是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的。现在把前两节课中的主要部分写出来,请同志们指正。第一节课开始,教者叫一个学生板演下面一题:办公桌长3尺4寸,阔2尺,面积是多少?并要他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任意三角形。叫全体学生口算:①一个长方形,长4尺3寸、阔2尺,面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形,长4尺2寸,阔3寸,面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关于"名数"的解释是:"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如3千克、5本、4分20秒等."而<辞海>关于"名数"的解释是:"由数和度量单位表示的量.只由一个度量单位表示的量称为'单名数',如5公里,3尺等;由一个以上的度量单位表示的量称为'复名数',如3小时39分、3尺4寸等.单名数和复名数可以互化,如3尺4寸就等于3.4尺或34寸."  相似文献   

6.
答:我国古代除用地支来标明时间外,也用地支来标明地球上的方向:东为卯,南为午,西为酉,北为子。子午线,就是地球南北极连线,即经线。测出了经线的一度长,就可以知道地球的周长和体积了。早在战国,《周髀算经》根据“盖天说”,就有“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周髀长八尺,勾文损益寸千里”的记载。这就是“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最早记录,也就是人们最早对于午线长度的概念。“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点,在两汉时期甚为  相似文献   

7.
今有平地聚粟,下周三丈六尺,高四尺五寸。问:粟几何?答日:一百斛。术日:置周三丈六尺,自相乘,得一千二百九十六尺,以高四尺五寸,乘之,得五千八百三十二尺,以三十六除之,得一百六十二尺,以斛法一尺六寸二分除之,即得。题目是:现在平地上聚积着谷子,谷堆底面圆的周长是3丈6尺,高是4尺5寸。问:谷子有多少?  相似文献   

8.
据史料记载,最早制定军队秘密通讯暗码的是周代著名军事家姜子牙,他制定的两种军事通讯密码,一是阴符,二是阴书。阴符一套共八种尺寸不等、形状各异,每种都代表一定意义,只有通讯双方知道:大胜克敌符,长一尺;破阵擒将符,长九寸;降城得邑符,长八寸;却敌极远符,长七寸;警象坚守符,长六寸;请粮益兵符,长五寸;败军亡将符,长四寸;失利亡士符,长三寸。较之阴符,阴书进了一步。它应用“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的方法。也就是把一份完整的军事文书,裁成三份,分写在三枚竹简上。派三个通讯员分别持这三枚竹简出发,到  相似文献   

9.
一尺的正中     
一般人都认为,一尺长的量尺,它的正中央处是在左边算来五寸、右边算来也是五寸的地方。这种算法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这把量尺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置猜谜游戏,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猜过谜语吧?会猜数学谜语吗?出示谜面:9寸+1寸=1尺(打一成语)。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得寸进尺。师:知道寸和尺是计量什么的吗?(板书:尺和寸)师:尺和寸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在古代叫作度。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成语中的度量衡——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谜底紧扣成语中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上的运算要用加减乘除,可不少对联也用上了加减乘除,读来妙趣横生。请看一副对联:绿鸭浮水,数数一双四只;赤虫出洞,量量九寸十分。“绿”与“赤”属颜色相对,同时谐音“六”与“尺”。上联讲鸭的只数,下联讲蛇的长度:九寸加十分为一尺。相传古时一对新婚夫妇洞房花烛之夜吟成这样一联:六尺红绫,三尺系腰三尺吊;一幅棉被,半幅遮身半幅闲。联语中运用了减法:上联六减三还剩三,下联一减半还剩半。还有一联,直接以乘法口诀入联: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下;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在“…  相似文献   

12.
文质 《语文知识》2002,(1):22-23
数词中有“二”,也有“两”,这两个词数值相同,但活动能力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一、可用“二”,也可用“两” 1.在量词“米”“丈”“尺”“寸”“升”“斤”“亩”等前单用时,如:二米/两米二丈/两丈二尺/两尺二寸/两寸二升/两升二斤/两斤二亩/两亩  相似文献   

13.
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姿势:1.身体坐直,双脚立正放平。2.眼睛与桌面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市尺。3.前胸与桌子的边缘相隔一拳。4.握笔的指尖与笔尖保持一寸。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对看书、写字的姿势严格要求,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等。  相似文献   

14.
宋学士全集卷十五有一篇“五轮沙漏铭”。作者宋濂记詹希元以沙代水作动力,拨动齿轮、轮轴,制造时辰钟的方法甚详。其文如下:沙漏之制,贮细沙于池,而注于斗,凡运五轮焉。其初轮轴长二尺有三寸,围寸有五分,衡奠之。轴端有轮,轮围尺有二寸八分,上环十六斗,斗广八分,深如之。轴杪傅六齿,沙倾斗,运其齿钩,二轮旋之。二轮之轴,长尺围如初,从奠之。轮之围尺有  相似文献   

15.
先秦度量单位"尺""寸"用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出土先秦文献中与度量词"尺"和"寸"相关的材料,考察了不同文字形体的音义以及这些书面形式与秦汉"尺"、"寸"之间的联系,确认"尺"、"寸"文字构形都与人体部位没有关系。秦汉的"尺"字是"乇"字的变形分化,"寸"字是"尊"字截除式分化,都符合文字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本营     
成语新解语文课上,老师问小D:“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得寸进尺’?”小D想了一下,低头说:“这好像是一道算术题——已经有了九寸,再加上一寸就是一尺。”★彭文刚四川隆昌油建公司生活区东新街45号  相似文献   

17.
《增广贤文》中有两句流传甚广、家喻户喻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光阴”表示时间短暂。此句意谓时间宝贵,应当珍惜。古人十分惜时。三国营丕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典论·论文》)东晋陶渊明:“古人惜寸阴,念之使人惧。”  相似文献   

18.
今有竿,不知长短,度其影,得一丈五尺,别立一表,长一尺五寸,影得五寸。问:竿长几何?  相似文献   

19.
有本书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卷我屋上三重茅”作了这样的分析:“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次。一般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候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对此,笔者不敢苛同。诚然,古汉语里“三”确有表实指的,如《伶官传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但古汉语里的  相似文献   

20.
断蹄的老虎     
<正>在《战国策》里有一个寓言讲:有暗置机关专套兽蹄的人,他套住一只老虎。老虎一气之下,用力挣断了蹄子逃跑了。按理说,老虎并不是不爱护它的蹄子,可是不能因为圆周一寸的蹄子,去伤害它七尺的身躯啊!这是为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