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2.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央提出的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农村教育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决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而又廉价的道路。延安的红色旅游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机遇,只有有效地抓住这一机遇,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则必须坚持“科教兴农”的道路,而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坚持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四平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结合四平实际,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按照“三化统筹”要求,推进四平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试图解决三农问题,过去人民公社的经历是一次失败的三农问题改革。必须将长期以来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重新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才能够打破,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主张。他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出发,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认为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集约经营的道路;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落实农民的经济利益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于农村工作,周恩来提出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另一方面要通过综合治理方法,全面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8.
襄樊市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不仅充分肯定了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提出了要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先合作化、后机械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新道路。同时,他高度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强调要克服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使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探索虽然在当时并未完全实现,但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足够数量的中小企业,使得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不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鼓励投资兴办中小企业,让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在中小企业就业,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增加收入的途径,这既是解决贫富差距实现三农问题的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大批"三农"专业技术人才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开放作为、办学实践等方面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河南开放大学,在农科方面要立足于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建设面向"三农"的"河南三农教育网"、教学和学习资源,以及探索"直接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模式、开展"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解决"三农"问题中科教支撑问题为背景,对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实施调研与分析,提出充分利用院校科教资源,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在选择上必须结合资源、体制、各要素结合形态、运行机制、实施目的五大因子;在设计上要科学合理,按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试点、效益评估、推广实施逐层推行.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国际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事例证明,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体制影响和制约下,应该以教育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真正原因是农业人口过多。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是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业 ,“走出”农村 ,到非农产业和城镇“觅食”。在这个前提下 ,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使留在土地上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也得以提高。这样一来 ,农民的增收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以敏锐的视角,通过对肥西、肥东两县三位普通农民成长历程的调研分析,得出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新农民的典型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升农民素质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民这个时代命题。进而认为,新农民的培育是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务之急的是加快培育新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通过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以专业设置为切入点,为三农服务。农村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信息化等进程加强完善相关专业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过去基于农村本身就“三农”论“三农”的研究思路,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并重的发展道路才是有效途径。在推进城市化战略中,首先应更新观念,加深对城市化的认识,并处理好实施城市化战略与户籍管理体制、土地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民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甘肃省农民增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甘肃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一,与工业强省地位并列。甘肃省农民增加收入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素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