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琼 《东南传播》2010,(3):65-67
电视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宣传和女性自身的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器。故电视应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运用女性视角重塑新时期女性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陈奕 《当代传播》2007,(3):85-86
女性主义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依然执着地向前发展,传媒成为其施展影响力的重要阵地,塑造出来的各类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义在现时代的困惑与迷思.本文对某市"粉红丝带事件"加以个案分析,力图探讨受众对传媒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解读,认为传媒应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女性主义,在重塑现代女性形象与推动女性主义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问题和出路:传媒与女性关系的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敞开和遮蔽的特性在中国语境下,表现尤为明显.女性被传媒严重遮蔽,表现为:女性传媒人、女性主体形象、女性受众三重缺失.加强媒体人性别意识培训、建立官方和民间的传媒监督机构、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两性平等知识,是解决传媒中女性三重缺失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地”、“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表现  相似文献   

5.
相雯 《新闻世界》2014,(6):249-25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现今追求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础,分析当代家庭伦理剧反映的女性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恒军 《新闻界》2012,(1):50-53
当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是文化建构的结果.缘于刻板印象,当代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过分强调私人领域,忽视了其在公共领域中的形象.这导致了贬义性女性形象的泛滥.本文通过对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形象进行分类和特点分析,进一步探讨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对女性形象在新媒介时代的媒介环境中的走向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的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角色塑造描述、角色功能性倾向、角色性别气质三个方面,对2009年院线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当今电影媒介对女性的性别规范以及身份认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媒介与性别理论这一传播学研究领域,挖掘媒体背后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指导媒体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柳志鹏  熊程 《新闻世界》2013,(5):305-306
女性主义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理论研究对象,从其中衍生的社会性别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新闻联播》"你幸福吗"这一案例,运用其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媒体在新闻栏目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女性主义的新闻学认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重庆商务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基于传媒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商务旅游在未来大有可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是当下旅游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媒密切相关,重庆在利用传媒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上,应尤其关注组织管理、专项基金设立、宣传主题凝炼、传媒企业参与目的地打造、影视剧营销和科学利用媒体资源深度推广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角色塑造描述、角色功能性倾向、角色性别气质三个方面,对2009年院线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当今电影媒介对女性的性别规范以及身份认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媒介与性别理论这一传播学研究领域,挖掘媒体背后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指导媒体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论在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在两性性别建构方面仍然固守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成规,尤其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两性的空间呈现上,从男权秩序、男性欲望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得"作为女人的女人依然是缺席的"。①在空间呈现上,将女性固置于客体和从  相似文献   

13.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情感的回归诠释身体的出轨、以形象的美化提升性别的意识、以情节的延展深化悲剧的内蕴,是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传》塑造女性形象的基本原则,具有值得注意的女性主义色彩。这种改编迎合了当前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凸显了女性文化张扬中的性别冲突,呼唤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尚志伟 《视听》2016,(1):52-53
近年来,影视传媒中女性形象塑造有很大改变,这与现实生活和影视剧创作两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影视剧制作良莠不齐,创作上还有牺牲女性形象赚取眼球和利润等现象,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17.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18.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商业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除了具备微电影的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特征之外,还具有"逐利"本性,为达到推广产品和品牌的目的,不惜制作出异化女性形象的作品,靠情色、暴力血腥、暧昧的画面和媚俗的广告词来取悦受众,出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现象。本文以女性主义的性别异化理论为视角,以商业微电影为研究文本,以商业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