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拥军 《成才之路》2010,(15):38-38
专家说:“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再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让孩子们读书,自己也读得很有兴致的描写:“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沉浸在读的情境之中。”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运用朗读,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呢?本人根据多年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车明霞 《考试周刊》2010,(20):62-62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训练很容易被忽略。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学生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运用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 :“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它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各门学科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呢 ?一、重视语感培养。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 :“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语感能力是对语言感知和运用起监控作用的语言审析能力。语言的这种审析、监控能力是客观语言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 ,不断沉淀的结果。培养准确、敏捷的语…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朗读的传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阅读与朗读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阅读需要解决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遣词造句的学习,对写法的关注与了解,所以必须通过朗读来加深印象。熟读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有感情地读是阅读理解的深化。读是培养听、说、写能力的基础,无论朗读还是阅读,都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语言和写作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文字和语言的运用,其中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大纲如是说。人们进行交际,学习文化、传播文化,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就是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听、说、读、写。“听、说”能力是人们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读、写”能力是人们驾驭无声语言也即文字的能力。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一种很“高级”的表意符号。它既能表情达意又能塑造形象,但又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到这些信息,还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正是人们智慧和精神发育、发展的过程,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文字所承载的许多深邃思想,是影像制品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的最佳时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学校开设科目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工具学科,是语言和文字的组合体,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文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以及各个领域用得最多的知识。我们知道,语文知识最终落脚点在“说”和“写”,“说”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说话能力和演讲能力,即“口才”。“写”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考试办法,不能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没有考察到一个学生的阅读、说话即演讲能力。这就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程度。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办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是否科学合理。现在的语文考试题,只有基础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很重要,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语文能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毕竟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上,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具体就是指口头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都对此有所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理论也强调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以“读”为本,是开启英语世界的金钥匙。 毛泽东曾说过“语言的掌握是要下些真功夫不可的。”古人就对“读”这一功夫作过许多肯定与推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的这些主张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语言的学习是要符合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原理的。同样作为语言的一种的英语也只有多读才能达到“胸藏万江凭吞吐,笔者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具体来说,第一是先选好教材,即精读课本、泛读课本。精读课本要求熟读背诵,或干脆叫《熟读背诵课本》,应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规范,易于形成能力,适合自己朗读背诵的文章组成,并辅以有关参考资料即可。比如《新概念英语》及辅导手册。它就具有语言地道篇章短小精悍、故事有趣生动,且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独到特点。所以很适合于英语自学者的基础学习。泛读教材指的是广义教材。凡是与英语相关的报刊、书籍、图表都可多接触,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第二是着手精深地熟读,开展广泛地阅读。古人阅读讲究熟读、深思和背诵。朱熹主张“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精读课本的学习就是要这样体现了一个“精”字,使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具体使用起精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并提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而语言的最小因素是汉字。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关系到一个人的文字功底,而文字功底又决定他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一间外语职业中学,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不是主科,英语才是重点科目,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已经学习了九年语文所学的知识足可以应付日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很不重视.但事实上,我校的毕业生将来多从事文员工作,用人单位对他们中英文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都较高,单靠初中的那点知识根本不能胜任.如果没有良好的扎实的语言基础,没有较好的中文水平,将会给他们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重新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其次,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一个训练系列,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职中语文课程是基础课、一般开设两年.“学生的语言能力一般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听说能力.能阅读理解一般政治、科技读物.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前言》)根据我校学生的就业去向,他们需要有较强的文字、数据搜集处理能力,我在以上三种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搜集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说,从信息搜集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及写作能力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宇 《考试》2010,(Z1)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记诵、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运用的基础,要想运用好,归纳整理显得更为重要,在归纳整理的同时,去运用,去创造,才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写作还是听说活动,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突出和强调了语言训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注重语言训练呢? 一、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这里“能力”就是方法。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的审美追求和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教学则通过有声语言再创造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达到甘美的享受。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明智而主要的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均可作这方面的佐证。为了让朗读教学在更高层次上审视和规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心理学理论来认识、指导朗读教学,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