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地质教育改革:若干观点、情况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科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的题为“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经过地学部常委会和地学部全体院士大会多次讨论研究补充完善最后定稿,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也谈地学学科专业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学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地学专门人才、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重任。适应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的发展态势和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可  相似文献   

3.
协会简介 澳洲华人生物医学科学协会(Australia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Biomedical Sciences,英文缩写ACABS,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个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大规模独立的职业性群众机构。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科学。地学高等教育从教学对象来看可粗分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大类,而后者应该针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了解并应用地学信息的学生群体,这是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地学高等专业教育不等同于行业培训,必须坚持教学体系中地学学科的特点并注重学生毕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总结使用这个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想法是:变以“教会”为主为以“学会”为主,变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为教师科学地导、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快较好地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横断科学”理论、方法是人类思维理论库中精华, 以其审视地学教育思维形成和发展: 地学思维具有逻辑学的天然底蕴、逻辑学是地学人员入门必掌握的基本功, 而非逻辑思维则是下一步地学思维教育必须加强的热点; 正确的“地球观”和“天体人”关系使地学思维与“系统论”一脉相传、息息相关, 地学思维以它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走上新世纪; 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将成为地学教育思维的新组成, 将给认识地球这个复杂体系提供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世纪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s)是涵盖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大科学.地球科学所属的各大分支学科是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研究地球的,100多年来,已经各自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样式和体系.近年来,科学的进步与交叉综合发展,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给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资源、环境、人地关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正等待着地学人才的解决.“板块式课程”模式作为新时期地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对提升地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地学人才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地学人才的大师风范等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代表的地学新思维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地质教育势在必行。改革地学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人手;从学生意愿和潜质出发实施分类培养,控制办学规模以保证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积极争取产业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地学人才培养面临严峻的形势出发, 阐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培养地学人才的高校要想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 必须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 从用人机制、教育观念、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地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的地球科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都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地学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地学发展,地学教育需要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培养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地学人才是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事件,而是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条件下不断培养起来。创新也不是简单地参加社会实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50周年,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哲学研究所,于2002年6月12—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创新思维与地球科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的60多名专家、学者立足地学事实、定律和规律的典型案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分析研究了创新思维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推动地球科学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特设专栏,选刊部分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地学新闻传播与地学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学新闻不仅承担着沟通地学信息、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提升大众地球科学素养的任务,还具有塑造地球科学形象、弘扬地球科学文化的功能。而地学形象是重要的学科软实力,将为地球科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凝聚力。在学科林立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加大地学新闻的传播力度,改进地学新闻传播技巧,可以扩大地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注意力,使地学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2,(44):54-56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梧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梧州五中”)生物教研组组长白碧嫒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她提出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愉快教学”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寓教于乐,使学生高兴地学、自主地学,让学生乐在其中。自碧媛将“愉快教学”理论践行于生物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地球科学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地学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正在经历着横向的扩展和纵向的深化,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问世使现代地球科学成为一个分支交叉的多学科体系。地球科学的系统性、全球性、开放性、复杂性、综合性和现代性,对地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地学学生在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认为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古老学科。其实,成为真正科学,也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地球科学逐渐分化,到现在已形成较大的科学体系。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已分化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和气象学(研究大气层)和海洋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专创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地球科学已经从单一学科发展成为全面解决“人-地”关系问题的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创新型地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需求。本文在“情景-过程-效果”的专创融合模式中总结了五个基本要素及其特点,从哲学层次、学科内容和应用属性三个视角梳理了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学科方向和培养目标等,结合地学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基于适应性、有机性、有效性三个原则提出了地学人才专创融合的五个培养路径:理念升华、载体重塑、情景打造、主体多元、方法灵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领袖,耶鲁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方式做出了相应调整,建立了一个跨越传统学系边界的联合项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项目”(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BBS)。1.BBS的含义BBS项目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平台,提供了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开展跨学科教育的途径。进入BBS 的学生一般通过6年的学习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张炳惠 《母婴世界》2011,(10):18-19
卢梭说:“不是要教小孩学科学,而是要培养小孩对科学产生兴趣。”预期强迫教学.不如让孩子可以自动自发地学,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