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古老生物——螺旋藻,人们通过对它的再发现再认识,使当今人类普遍百临的环境污染、粮食紧缺和疾病威胁等诸多难题有了可靠的解决途径。 螺旋藻是出现于35亿年前的原核藻类,在植物学上的详细家谱是: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spirulina)。该属内有50  相似文献   

2.
富硒螺旋藻     
《中国科技信息》2003,(15):59-59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并易消化吸收,还富含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及天然色素。每天食用1克干藻粉等于1公斤水果蔬菜的营养,因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人类的最理想食品。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螺旋藻的优良藻种选育和大量培养技术,曾获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是一种微型多细胞藻类,它的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效率很高,分别达到18%和43%,是一般农作物的3倍和1.4倍以上,具有非常强的蛋白质合成能力,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在纯培养中可达到70~75%,且其核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可消化率达75%,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含丰富的人和动物所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其还含有促生长物质,色素及维生素等多种成份,有  相似文献   

4.
<正>辣木(Moringa oleifera),又名为鼓槌树,属辣木科(Moringaceae),为速生(年生长3—5米)、耐旱的亚热带多年生(20年)树种。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牛奶的2倍,钙为牛奶的4倍,钾为香蕉  相似文献   

5.
多药马兜钤亚属是马兜铃属目前已知3个亚属中最小的一个亚属,约9种,其中8种产于热带 非洲,1种产于热带亚洲(马来西亚)。  本工作从经典分类学角度对该亚属的系统进行了探讨,首次利用花药数目及其排列方式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并对其中所含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学处理,本文承认9种及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植物,呈螺旋状,宽度仅有几微米,长度几十至二百微米。在适宜条件下,10小时可生长一倍。一般每亩水面每年可产干藻1600多公斤。 螺旋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之特点,含粗蛋白高达60—70%,还含有赖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等17种人和动物所必须的氨基酸,B_(12)等多种维生素和磷脂、锗、钙、锌硒等。国外已将它加到面包、巧克力等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7.
正微藻及微藻油脂微藻是最原始的生物之一,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存在两万多种,如绿藻、蓝藻、硅藻、甲藻、小球藻、螺旋藻等。微藻是水生光合自养的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得以生长繁殖,生命力旺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众多的代谢产物,包括蛋白质、脂类、藻多糖、类胡萝卜素、多种无机元素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随着时间的增长,传统石化燃料资源愈发有限,能源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进行了绿仙螺旋藻片中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镁、钾、铁、锌、硒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发现其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以及胡萝卜素、螺旋藻多糖和亚麻酸等营养物质,硒、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也较为丰富,为绿仙螺旋藻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具有营养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在安徽发现的栅藻属Scenedesmus的4个新种,2个新变种及4个中国新 记录。  4个新种是安徽栅藻S.anhuiensis,  黄山栅藻S.huangshanensis四翼栅藻S. qua- drialatus和芜湖栅藻S.wuhuensis, 2个新变种是角柱栅藻具刺变种S.prismaticus var.spi- nosus和史密斯栅藻微刺变种S. smithii var.spinulosus;四个中国新记录是具齿栅藻南方变 种S. denticulatus var.australis Playfair,角柱栅藻S. prismaticus Bruhl et Biswas,四棘栅藻具齿变种S·quadricauda var.dentatus Deduss和史密斯栅藻S. smithii Teiling。  相似文献   

10.
正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直径只有约10微米的藻类,具有动物和植物双重性,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能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种藻类生命力极其顽强,可在53℃酷暑中存活、可在-27℃严寒中不死,甚至可以在96%的盐水中生生不息;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盐藻中天然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一千多倍,是螺旋藻的一百多倍,对这种藻类的综合开发利用,将对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这种藻类何以如此神奇?它在中国的孕育、生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就不得不说到被誉为"中国盐藻之父"的海洋生物学家徐贵义教授和他的夫人孙树琪女士。  相似文献   

11.
胡变芳  谢树莲 《科技通报》2013,(1):181-184,208
对山西辛安泉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86种及14变种,隶属于5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达16属42种,裸藻门5属22种6变种,蓝藻门6属11种2变种,硅藻门11属9种6变种,金藻门2属2种。辛安泉浮游藻类的季节变化显著,秋季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浮游藻类的空间变化极显著,上游种类数多于下游。浮游藻类种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只有水体最大宽度对浮游藻类种类数影响明显且为负相关。通过对浮游藻类植物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为辛安泉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 et Hsiao.的形态、花粉和染色体等性     状,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确认了该属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的地位,并认为可     能与星果草属Asteropyrum Drumm.et Hutch.关系较密切, 证实了该属内存在三沟和散沟两     种花粉类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6,产于东亚大陆的种为4倍体,日本的种为6倍     体,原始的2倍体种已灭绝。中国西部山地可能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日本的种可能是在第三纪由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本文按该属内各种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出了系统排列。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三门核电站周边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类与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经显微观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9属109种,季节变化为夏季(73种)春季(65种)冬季(44种)秋季(39种);调查水域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44×104~2.70×107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1.09×106个/m3,季节变化为夏季(3.72×106个/m3)春季(2.97×105个/m3)冬季(1.77×105个/m3)秋季(1.43×105个/m3);优势种17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中国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等;多样性分析显示,除夏季外,其他三个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H’)均大于2,且冬季最高;细胞密度与水温、盐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与p H值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21)
为了解天德湖浮游植物组成及水质状况,2015年夏对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天德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由8个门组成,共37科77属209种,绿藻门最多,为30属93种,其次是硅藻门,为23属67种。绿藻门、硅藻门占优势。优势度最大的是绿藻门的卵囊藻0.088,其次是硅藻门的针杆藻0.087。天德湖水体处于β-α-ms中-富营养型。属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之最     
植物(一)总类【最长植物】世界上最长的植物是多胞藻(Macrecyst)。多胞藻属昆布类,产于太平洋深处,前传有长到1,00呎者,但据藻类学家屋耳特曼(Oltman)等的调查,仅长600呎,可以环绕于圣保罗堂之上。【最大植物】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是印度的榕树。榕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内陆盐湖中分离、培育出 2株钝顶螺旋藻新品系 (Sp(NS) 2 0 0 1和Sp(NS) 2 0 0 2 ) ,具有一些国外品系所不具备的特性和品质。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在螺旋藻中的发现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这 2株新品系经中试和生产应用表明 ,是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高产优质藻种。  相似文献   

17.
素有“超级营养食品”美誉的海水螺旋藻大面积养殖试验科研项目,首次在福建东山县获得成功,共收获干藻粉600公斤。日前,该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螺旋藻是一种可以栖息在湖泊、河溪、水库、海洋的广盐性藻类,但利用海水大面  相似文献   

18.
麒麟类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海藻。在我国养殖麒麟菜主要有三个品种:长心麒麟菜,琼枝麒麟菜、珍珠麒麟菜。目前莆田地区引进的品种是长心麒麟菜,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具有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存水4亿立方千米,占生物圈总水量的95%。海洋中,不但有丰富的石油、可燃冰、金属矿石,还有5万种植物、15万种动物,是人类没有完全认识和充分开发的水晶宫。亿吨蛋白藏宝库海洋动植物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海洋中有2 000种可食用的动物。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带鱼、黄鱼、鳕、鲨等海鱼,和文蛤、鲍鱼、扇贝等贝类。在海洋植物中,已经利用的小球藻、螺旋藻、海带、紫菜,只是可食用藻中的极少部分。海洋渔业是最古老的获取海洋蛋白质的方式,从海钓、围网,发展到现在的鱼轮拖网,眼下每年的总捕获量约1亿吨,人均年约20千克。这一点鱼产,还不足人类年均蛋白质消费量的1/6,对整个海洋的蛋白质产量来说,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现在捕鱼主  相似文献   

20.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佳  沈红梅  谢树莲 《资源科学》2011,33(6):1111-1117
对汾河流域太原段6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氨氮的水平较高,重金属镉、铬和铅污染都比较严重,其中镉污染尤其突出,水质处于从V类水向劣V类水过渡阶段;②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共计有89属,224种,其中蓝藻门23属103种,绿藻门37属75种,硅藻门19属36种,甲藻门4属4种,隐藻门3属3种,裸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属1种。优势种主要有小席藻、银灰平裂藻、尖针杆藻等14种,均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③汾河太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剧,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个别地段达到重污染,其中尤以小店桥断面污染状况最严重。鉴于汾河太原段目前的状况,提出了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为预防和综合治理汾河流域水体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