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平 《档案天地》2013,(3):39-43
初遇艾青1960年10月初的一个傍晚,我初次见到了艾青。那天傍晚,在新疆石河子管理处旁边的一个普通篮球场上,密匝匝的观众正在围观新疆军区与青海队赛球,在不经意的回头中,我猛然发现在我和朋友身旁不到一米的距离,有位身材伟岸、前额广阔、长发后梳,从风度到气质都颇为不凡的中年男子(其实,艾青当时已五十一岁,但外表看来不过四十上下);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文质彬  相似文献   

2.
《艾青全集》编辑札记花山文艺出版社张凤洪我作为《艾青全集》的责任编辑不是偶然的。我和艾青夫妇有着整整10年的友谊。10年前,也就是1982年那个杜鹃花盛开的春天,我和艾青夫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遇了。艾青偕夫人高瑛回到阔别多年的杭州,参加他的创作生涯5...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坛泰斗艾青生平传略、创作道路介绍和评价的书,已经有骆寒超的《艾青论》和杨匡汉、杨匡满的《艾青传论》两个大部头,然而读过《艾青的跋涉》之后,感到并不重复。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觉,是因为这部书以自己特有的文学家评传的体例结构,呈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4.
我想,未来的中国文学史家,会把1991年确定为“艾青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与艾青的名字连在一起,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艾青作品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诗人、学者,相聚一堂,对艾青的诗和艾青的人进行了认真而全面地探讨,并进一步商议了发展“艾学”研究,普及艾青作品等事宜。第二件大事,就是《艾青全集》的出版。这部装帧精美而又堂皇的《艾青全集》(共五卷),收存了迄今能够搜集到的艾青的全部作品,包括诗作、译诗、诗论、文论、笔记、信、散文及仅存的两件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艾青的诗及诗论对新闻采编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许多伟人都经历过坎坷一样,声震中外文坛的大诗人艾青也随着风云变幻经受过极大的磨难。艾青,原名蒋海澄,青年时期为发誓反蒋,在“蒋”字上打了个“×”,于是成了“艾”,又取“大海澄清”之义将“海澄”改成了“青”。这就是艾青名字的来历。30年代,艾青为追求进步,坐过反动派的大牢。1958年4月,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一切职务后,从北京调到北大荒,后又调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1963年起我与王菁华同志共同主编农八师《大跃进》报。与艾青及其夫人高瑛同住在机关大院,时常见面、来往。  相似文献   

6.
广周 《兰台内外》2013,(2):24-2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齐白石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  相似文献   

7.
孟艳 《大观周刊》2012,(22):19-19
“忧郁”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其诗歌世界的关键。诗人在感受和表现人民苦难时,流露出他固有的哀伤、忧郁的情调,从而成就了“艾青式忧郁”。文章从艾青生活的时代环境、个人命运和域外文化影响,来揭示艾青诗歌忧郁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1994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有一个编辑约我去西郊.我问什么事情?她说去一家公司.我颇感疑惑的,而且当时也很忙,如果是一家企业请我们去,不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陶斯亮:第9封"信"是平反 陶斯亮--陶铸的女儿,曾以《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而闻名全国,现任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我找她联系采访的时候,她的母亲曾志--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参加过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著名巾帼英雄,因病危正在医院抢救.陶斯亮日夜守候于母亲的病榻旁,须臾不得分身.我在北京等了一个星期,那天突然接到电话,陶斯亮约我傍晚在家里见面,她由医院专此赶回.来访时间定为一个小时,她只能挤出这点间隙.6月的北京,气温已近30度,傍晚略有丝丝凉意.我由曾志的老友胡瑞英妈妈陪同,来到西城区一个居住中央领导的住宅区.  相似文献   

10.
诗人艾青有一著名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祖国。 这土地,就是我们必须一切依靠他们、一切为了他们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