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将于2006年10月16日至20日在沈阳举办“世界最新电视节目研发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是:1、观摩世界最新电视节目形态;2、邀请电视品牌专家介绍海外电视品牌栏目创新趋势;3、研讨中国电视本土化策略。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对世界先进节目形态大密度的观摩、分析和研讨,加上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现场点评,让与会者对全球视野下的节目制作理念、节目表现方式有深层次的认识,对节目的操作细节有深刻理解,从而提高节目创新的目的性。论坛将邀请传媒界知名专家和学者到场演讲,他们是:1、范蕾:欧洲电视节目研究专家;2、徐静:亚洲电…  相似文献   

2.
地处赣西中部的分宜县是一个丘陵山区县,居住在偏远地区和山区的分散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5%。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分宜广播电视人却通过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了渝钤大地。分宜县广播电视局多年连续荣获省、市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先进单位.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省级以上表彰达七次之多,在江西省广播电视“创三好”评比活动中.分宜广播电视台2002和2003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一等奖.这在全省的县级广播电视局、台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民政部批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虽是一字之差。却引起各方极大关注,认为“其意义的重要程度,不亚于18年前在系统内成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①与过去的学会相比,协会在职能范围、主要任务、工作重点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从群众性学术团体向中介性行业组织的过渡。但是改名仅仅是个开端,上述转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要做的工作很多。就笔者的一孔之见,当前最急需的应该包含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人事到位、经费来源到位。  相似文献   

4.
1月16-18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来自中央三台、全国各省级广播电视协(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百余位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协会的职能转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以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几次研究贯彻中央精神.推动协会转变职能工作.并做出了有关决定。总局局长王太华对协会的职能、性质.任务,工作提出了系统的意见。他要求协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电行业和从业人员桥梁纽带的作用、广电行业和从业人员自教自律的组织作用.广电行业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依法维护的作用.广电学术研究阵地的作用。在2006年广播电视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王太华同志再次指出.要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他们支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搞好管理。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王敬松秘书长做的报告.北京.上海.吉林三省.市协(学)会以及播音主持.  相似文献   

5.
杨锡华  朱鑫 《视听界》2006,(5):54-56
近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召开群众座谈会、调看(听)部分节目等形式,对江苏省内97个广播电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节目进行了初步调研。一、江苏“三农”节目概况及主要特点从数量上看,县级台开办的“三农”节目较多。目前了解到的江苏各地开办的广播电视“三农”节目有97个。其中广播节目53个,占55%;电视节目44个,占45%。省市县三级台中,江苏广电总台开办了3个广播电视“三农”节目,13个市级台开办了9个,62个县级台开办了85个。从地域分布上看,苏北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比重大,广播电视“三农”节目相对较多,目前苏北地区开办了44个…  相似文献   

6.
对农广播电视建言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重农”思想,从政治上.战略上和实际工作上对“三农”予以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更是身体力行,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实际,力促各级党和政府从多方面推动和解决“三农”中的各种问题。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广播电视对“三农”问题的关照度,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从频率频道资源和节目.人力.物力的调配上加大力度,从而高扬对农广播电视宣传这只风帆,使之成为与中央工作相呼应,相协调,推动“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部推进器。特别是在平面媒体覆盖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广播电视不仅负有重大责任,而且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姜成厚.就广播电视节目如何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低俗之风问题.专题采访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丹。  相似文献   

8.
9.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2005年确定为广播影视"农村服务年",围绕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广播影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新的突破.本文回顾了2005年农村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理论界和业界研究、探讨的新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农广播影视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影视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3月16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分会2005年工作协调会议”在中央电视台召开.中广协会副会长刘习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思.中广协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程宏、副主任罗琴以及来自中广协会由中央电视台任会长单位的18个专业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央视分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处长王甫主持.  相似文献   

11.
<正>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三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与支持下,完成了10万余个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国已通电的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电视的任务,解决了7000多万农民群众的收听收看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成绩显著,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的主体永远是人民群众。电视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传媒,面对广阔的农村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正确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金秋十月,当一群“电视农民“再一次相聚北京郊区的时候,把酒言欢之余蓦然回首,原来大家已经是十年的老朋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农电视研委会已经走过十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4.
肖雁斌 《声屏世界》2003,(12):51-5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与党的“三农”工作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发展好农村有线电视,本文拟就该问题作出探讨。当前,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朋友对收看好电视,有着十分强烈的要求,而当地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在较长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国家主持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以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推进农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的进步,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只通设备,不通内容,难以达到工程实施的最终目的。新一轮“村村通”工程已经全面展开,计划至2010年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同时加强工程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7,(9):50-50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经济广播委员会2007年年会暨总监交流会于7月6日至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来自全国省、市级经济电台的100多位同行出席会议。本届年会的主题;一、颁发2006年度中广协会优秀节目奖;二、对获奖作品进行专家评析;三、以经济广播的经营为题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服务“三农”、重视并加强“三农”宣传报道的喜人势头在全国广播电视战线不断显现.令人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2,(12):F0002-F0002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第18届年会于2012年10月24日在南昌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广协会和江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来自全国85家电视台的130多名代表出席本次年度盛会。  相似文献   

19.
石长顺  李欣 《视听界》2006,(2):78-80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段时间以来,“村村通”工程增加了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频道数量,提高了收视质量。现在全国通有线电视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可以收看到20套以上画面清晰的节目,山东青岛、浙江杭州等数字化走在前列的地区,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数字化初现端倪。“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不断改版,主持新人大量涌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主持形态,张扬着独具魅力的个性。即便是一些在广播电视部门工作多年的老主持人、老播音员也在发掘和开发自己的内在魅力。特别是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央视四套的《新闻60分》、晚间的《现在播报》等节目,让观众找到了主持人节目的新感觉。一大批优秀节目主持人张扬的个性使所主持的节目也更加光彩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