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主要有以下两种提法 :一种提法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另一种提法是“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尽管提法有所不同 ,内涵有所区别 ,但从中体现出来的对语文教学的根本性认识并无多大的差别。必须承认 ,强调“语言文字训练” ,相对于原来的那种“内容分析型”的课堂教学是一大进步 ,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新的形势下 ,它也日益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有待我们不断加以完善。阳春同志在《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吗》(见《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呐喊庆幸的同时,却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一响亮口号后潜伏的暗流:在不少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正在流于形式,训练不到位现象已比比皆是。如果任其泛滥,这种为“训练”而训练的形式主义必将导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第三个死胡同...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近几年在“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这一观点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可以说,小语界基本解决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问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实际操作问题,即,亟待解决“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训练”,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决不可能是模式化了的一套死板程序,而必须因文、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势地统筹兼顾,灵活操作。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确实,在语文训练法之上,也有一把“活”的总钥匙。那么,语文课堂训练的“活”应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语言训练目标的“三性”□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王青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训练目标,提高“练”的实效,却值得深入探讨。笔者认为在设定每课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之时应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层次性这三个...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树立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核心的思想,并以此为主轴来协调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既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又是小学语文发展的必然。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在阅读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语言文字练习…  相似文献   

7.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加强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加强“双基”训练。这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要自觉地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正确理解,摆正关系。语言文字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毋庸置疑,这的确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在具体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光拎出重点词、句、段进行训练,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琐碎零乱,缺乏整体性,语言文字的训练仍不够到位.要使语言训练切实到位,必须处理好“语言训练”与“整体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就应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要进一步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准确地选取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点”,由此入手,加强训练,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下面试以课文《晏子使楚》为例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走出“语感”训练的误区浙江绍兴李华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与把握的能力。语感训练的根本方法是“读”,特别是朗读,这一道理也是人所共知,然而我们在几次教研活动中又发现:有的教师并不能善练“...  相似文献   

13.
王妍 《现代教育》2014,(6):54-55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交流交际的工具。语是语言,文是文字,因此语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魂脉”与“根脉”生动定位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及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魂脉”所具有的方向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表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色;“根脉”的民族性、现代性、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和创新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辩证统一,“魂脉”与“根脉”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陈关根 《青海教育》2001,(11):25-2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起码要求。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6.
周雨明 《湖南教育》2007,(11):10-11
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我们曾喊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于是语文陷人了机械训练繁琐分析的泥潭;而当前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毫不留情地全盘抛弃!正如钱梦龙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凌空蹈虚综合症”。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个工具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双基”,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给学生读书、训练、议论的时间,通过读书学会读书,通过训练语言文字学会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著名的教育专家袁微子先生也曾经强调指出:“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训练,同时语文的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一门注重于应用的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目前大家比较统一的认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体现小语的学科性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是努力抓住课文后“思考·练习”的内容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以教材为主源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来源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加强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叶老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要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学阶段的300多篇课文,篇篇都是佳作,有些还是语言大师的名篇。这些课文不仅布局谋篇巧妙,行文结构严密,而且语言规范凝炼,遣词造句准确形象。教材中蕴含的这些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无一不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如果对教材中语言材料不加以挖掘利用,反而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到教材以外甚至孤立地进行,那么,这将是一种舍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