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馆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流行和重视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文化部启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最近公布“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行动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以及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成绩。但客观地说,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保护什么,如何保护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如何发挥遗产保护界唯一的永久机构——博物馆的作用,似乎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作为以收藏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己任的民族类博物馆,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在博物馆界过去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行动,给民族类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民族博物馆界应抓住这大好时机,丰富完善民族博物馆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大力发展民族博物馆事业,为保护传承我国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具有宣传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和保存文化遗产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对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3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国际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让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一现象促使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积极的保护工作。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之一的图书馆,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但图书馆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体系中不应承担专业性、主导性的工作,而应从保存、宣传等角度着手,配合这项工作的进行。另外,落后的民俗传统作为一种历史记录也应纳入图书馆的收藏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莉 《大观周刊》2011,(48):8-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需求,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本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档案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科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与优势互补,集约化地研究和解决其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档案学的角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该重视和处理好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湖北档案》2010,(1):38-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显得较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试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工协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和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思考,以求有益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作了界定:“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故事、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礼仪节庆、手工技艺、风俗习惯等,内涵丰富,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保护工作重要性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并通过参与"申遗"中资源的发掘与整理,将"活态文化"物化为有形的文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保存与开发利用体系,积极做好宣传教育推广工作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并结合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和保护现状,指出了制约其档案建设工作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新模型"。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包括档案馆在内的相关部门都应采取得力措施对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保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指出,联席会议由文化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文化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共9个部门,其中并不包括国家档案局;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  相似文献   

17.
张树锋 《新闻窗》2011,(4):128-128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淳朴,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中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是在一定文化空间里,世代相传的、无形而流变的,并且在当代尚具活态基因的文化现象.因为“非遗”的非物质性、活态流变性等特点,使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存在很大困难,寻找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方法,便成为“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由于档案式保护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故本文试图从档案学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遗”实行档案式保护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为“非遗”的科学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渊 《青年记者》2012,(26):18-1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  相似文献   

20.
李娜 《青年记者》2016,(11):127-128
近年来在西藏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普查,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0余个,涵盖民间文学项目、传统音乐项目、传统舞蹈项目、传统戏剧项目、曲艺项目等诸多门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民族文化的命脉所系、精髓所在,应该广为传播.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使它们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所说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态是指广义的传播形态.赵建国在《实体传播与传播分类探讨》一文中,将传播形态分为实体传播与符码传播两类.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不同,如何根据传播形态的特点来推动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