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教育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也让孩子远离了自然,教育具有功利性,但功利性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健康身心、终身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基于此,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推行主体教育、摆脱功利教育,实践审美教育,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童年。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知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才能身体好,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有的家庭,能做到让孩子吃得丰富,有营养,种类齐全,但是在允许孩子快意地玩耍方面,让孩子足足地睡觉方面,就不尽然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又是以儿童的成长为其归宿的。也就是说,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立场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观点出发,指出多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的错误态度,提出尊重儿童天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让儿童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5.
据《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近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言,不值得大肆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对孩子的教育,天下父母都寄予了无限厚望。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天性是爱智慧或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然而,受传统人伦关系影响下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这种天性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为保持儿童这种爱智慧的天性,应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权利、地位和能力,尽可能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千奇百怪的提问,这是儿童爱智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卢梭在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人类的三种教育即天性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分别得自“天性”、”人为”和“事物”三种来源,并强调天性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主轴,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围绕它而旋转,让三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共促儿童和谐发展。这个教育理论在把教育对象即儿童提到教育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承认了人和事物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今教育同样意义重大。为此,作将在探究卢梭的三种教育力量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一种新型学校——“天性学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儿童的发展,一种教育是否正当从来都不外乎有两个时间维度的考察:是否有利于当下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儿童读经其机械的重复诵读和强制式的死记硬背自然难与儿童当下的需要和发展吻合,特别是幼儿读经就更是有失适宜。抽象枯燥的经书诵读远离幼儿游戏与自由、梦想、诗意的精神世界,只能是读而不解食而不化。这违背了做中学、玩中学、行动中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又是以儿童的成长为其归宿的。也就是说,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立场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经常接送我的司机师傅姓焦。这位从部队退役的小伙子朴实而精干,自从做了父亲之后特别有爱心,在车上与我谈得最多的就是他两岁多的女儿妮妮。妮妮聪明伶俐,爱说爱笑爱跳,但最近让小焦担心的是,女儿学会  相似文献   

12.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家乡,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1749年法国狄戎学院发起有奖征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单纯强调艺术之路,更重视成长之旅,在尊重孩子的探索与表达、自主与合作的前提下,重视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智成长与艺术创造,强调的是整体平衡下的艺术教育与心智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天性、习惯是教育史上一组重要的概念。卢梭对于这组概念的看法看似矛盾。这种矛盾开始于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在《爱弥儿》中展开,教育似乎是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危险的增补。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厘清卢梭对善的追求以及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卢梭所理解的教育,最核心的是自然和人的天性,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两个是教育的根本。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人生来软弱,所以需要力量;因为人生来一无所有,所以需要帮助;因为人生来愚昧,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先天状态。所以,有三种教育,“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自然、人和事物,是三个老师。三种教育和三个老师一起,才能造就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梧桐 《家教指南》2003,(4):44-45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至少,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或多或少地对平凡怀着几分不以为然。每个孩子都曾面对同样的提问:长大后做什么?现在的孩子思想活,眼界开阔,说起自己的将来都头头是道:有的要做科学家,有的要做大老板,有的要做医生,有的要做工程师……可是,几乎没有孩子要做工人、农民,更没有孩子要做邮递员、清洁工。毋庸讳言,邮递员、清洁工的工作终究是要有人去做的,但似乎是有意无意地,我们把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划入了不成功者的行列。于是,孩子便开始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最普通的劳动者。平心而论,出现这…  相似文献   

18.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一本以小说体著就的教育名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他假想抚养的男孩“爱弥儿”的美好成长图景,系统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该书1762年一经出版,便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卢梭通过《爱弥儿》一书所传达出的许多教育思考,对当下的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杨慧 《考试周刊》2014,(45):154-155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他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主张培养自然人,同时教育过程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