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娱乐化之风已经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网络时政新闻更是凭借网络这一推手把娱乐化渗透到了时政新闻的各个角落。在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网媒过分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形式过于内容,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时政新闻关系国家大计和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和政治性,造成了报道的失焦。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一直给人以严肃、刻板的印象,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策划,把时政新闻做得离百姓更近,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从而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时政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命题。本文以广东新闻奖网络访谈一等奖作品《如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要经得起"人肉搜索"》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时政新闻的亲民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快速的收集到最新的信息,因此,时政新闻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编辑是时政新闻的核心环节,时政新闻的编辑直接决定着整篇时政新闻的质量。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时政新闻就要重视时政新闻的编辑,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的编辑模式,创新时政新闻的编辑环节,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范围。本文就时政新闻编辑创新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讨论,分析了现阶段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和关键事项,并且提出了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从事时政新闻的广播电台记者,20多年来,记者亲历广播在多媒体时代冲击下的变迁,广播的传播方式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竞争中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时政新闻更是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快捷、收听方便的独有优势逐渐削弱,如何确保时政新闻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在夹缝中生存,我有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电视时政新闻栏目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时政新闻近些年的变化和发展,重新审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功能,分析电视时政新闻的潜在的收视空间和收视价值,探讨电视时政新闻栏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舆论传播的方式已经逐渐由传统方式向新兴方式转化,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猎奇类的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已经远远超过时政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采写以及表达上传播时政新闻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时政新闻特别凸显国家政策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联点,因而越来越为受众关注。哪怕在网络、短信、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传媒仍然是受众了解时事政治的最直接工具。所以,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有活力是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时政新闻的特点和传播现状,然后主要论述了时政新闻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传播力的途径,例如发展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充分整合时政新闻资源以及加强时政新闻四力建设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扩展时政新闻受众范围,促进时政新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现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已经逐渐将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因此报纸、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早已经成为民生新闻进行广泛宣传的工具。民生新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社会新闻就是民生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民生新闻相关联的还有时政新闻,而时政新闻是属于比较枯燥的一类,不能引起大众的兴趣,但是只能通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时政新闻也是比较难以制作和表达的一类新闻,本文通过对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分析,探析时政新闻不受关注的原因及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新闻通讯》2014,(11):68-69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资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时政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转变叙事模式,才能稳定原有的收视群体、争取新的收视群体。《泰州新闻》是江苏泰州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也是近五年来唯一在全省电视新闻评奖中获得优秀栏目奖的地级台时政新闻栏目。近年来,该栏目从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主题活动的报道和优化节目编排方式等四方面入手转变叙事方式,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语态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一、从源头抓起,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是联播类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邱建浩 《东南传播》2022,(11):17-19
电视时政新闻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化形象深入人心,但电视时政新闻在融时代的受众减少,其传播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当前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融产品,确保电视时政新闻的话语权。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对融时代下电视时政新闻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融时代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特征,提出:电视时政新闻必须与“融”相结合,通过内容、平台、传播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整合,不断占据舆论主阵地,引导受众思维,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刘征 《视听界》2013,(6):109-111
党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给新闻栏目,尤其是时政新闻栏目带来了新的舆论环境,时政新闻栏目可以很大程度地摆脱服务政务会议和活动带来的束缚。时政新闻多得来不及拍、超时的情况将很难出现了。这为时政新闻栏目腾出了时间和空间,让一大批记者重新拥有了自采新闻的可能。但也给时政新闻栏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家港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栏目《张家港新闻)),开办27年了,时政新闻一直是这个时长20分钟的栏目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种类,既具有新闻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作为共性,时政新闻必然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遵循新闻的普遍规律;作为特殊性,时政新闻又有其内在规律和特殊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7.
高园 《青年记者》2008,(8):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我们统称"两微一端")的日趋成熟,网络渐渐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栏目的衍生微信公众号"江西视听头条"的传播效果为例,论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让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是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重大。在融媒体时代,为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率,时政新闻工作者应掌握受众的阅读习惯,转变陈旧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使时政新闻更加接近百姓,服务百姓。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特征,然后从重构新闻用语表达方式、打造多平台立体化矩阵、打造用户参与的传播模式、持续深耕新闻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融媒体时代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让电视时政新闻变得鲜活,促进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