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李密的《陈情表》供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但是教材中关于此文的注解有些不太确切,有些太简略,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这篇“至情至性之文”,特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参阅《古文观止》等工具书,对部分注解加以辨正明义,  相似文献   

2.
秦志宏 《广西教育》2007,(12B):10-11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长期的应试习惯、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八字真经”——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一、激发兴趣(一)消除恐惧心理,激发兴趣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学生多未见过。因此,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的引领者,应在正式进入文言文教学前,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文言故事,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比如可将《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的原  相似文献   

4.
《古文观止》在清朝是一部私塾使用的教材,现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文本。从《古文观止》的用字信息入手,分析其可以代表古汉语常用字的面貌,进而将其与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弄清《古文观止》用字的流向,了解其用字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教学首先必须在绪论部分解决古代汉语的概念、性质和对象,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和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这三个问题。朱振家《古代汉语》的绪论部分,讲"古代汉语的性质和对象","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其内容和观点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认为: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古代汉语的性质主要是语言性,工具性是次要的;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但不是文言文;2.朱氏绪论第二、三两个问题讲"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将古代汉语等同于文言文,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复式虚词,即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的连用形式,了解复式虚词,弄清它的意义和作用,对阅读文言文,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庄子》的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变化多端,其复式虚词的用法,既不定于一樽,那么意义必然非常丰富。理解它们,将为阅读文言文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复音词为数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汉语新词的增加,单音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大量同音词,从而影响语言交际。而复音词却能克服单音词义项过多的弊端,提高表意的清晰度,所以复音词成了汉语新词产生的主流。本文旨在对《春秋繁露》中出现的复音副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复音副词的发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复音词为数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汉语新词的增加,单音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大量同音词,从而影响语言交际。而复音词却能克服单音词义项过多的弊端,提高表意的清晰度,所以复音词成了汉语新词产生的主流。本文旨在对《春秋繁露》中出现的复音副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复音副词的发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以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力先生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编写的,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了第一版,2005年出版了第四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古汉语方面的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概述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编写经过、学术基础、主要内容、修订及版本情况、所获荣誉、有关评价和在辞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双音词中,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另一个词素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类词语在古汉语中叫偏义复词,这种修辞方式叫复合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1.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汇教学远比语法教学重要得多,也难得多。对一个一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关系到对一个一个句子的意义乃至一篇文章的意义的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正是这大量的不同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而不是语法规律。要进行词汇教学,就必然会碰到如何看待课文注释、如何看待词典给出的有关义项的问题。遗憾得很,相当多的学生并不会看注释,更不善于利用词典。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问道:“老师,这个字的意思怎么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不出来?那么多义项中竟没有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词按课本注释翻译起来为什么那么别扭不顺?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可能很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有专章论及掌握和使用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等,都是适合中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其中《现代汉语词典》比《新华字典》收的词条多,而且对每一词条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都作了解释;它又比《辞海》《辞源》规模小得多,用起来方便,最为适用。笔以为,中学生宜通读《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3.
要问我,最离不开的书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辞书。几十年来,不管是当编辑,还是教学,都要与咱这难写、难认的汉字打交道;即使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或不会念、或不会写、或不会讲的字词,有时让它弄得抓耳挠腮。因此,我常备辞书。诸如,《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介词“以”在《论语》、《孟子》中的使用情况,指出“以”的使用表现了古汉语“意合”的典型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古汉语语用因素更多地制约句子的表层形式。认为“以”字结构之所以有前置和后置不同的句法位置,主要原因是受句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加以调节,以达到表达效果的完美。文章简要分析了《论语》《孟子》“以”用法的区别,指出“以”在先秦汉语中是一个发展迅速、不断趋于成熟的介词。  相似文献   

15.
以《纲》为纲改进文言文教学内蒙古扎赉特旗教研室周树胜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把古汉语基础知识,做为教学的重点。可以说,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只是教师传授古汉语知识的一种“句例”选本。这与教学大纲(旧)对文言文的教...  相似文献   

16.
“夫”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单在初语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中就出现了20次之多。读准它的音,对于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正确把握文言文内容主旨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试就这20处“夫”的读音进行归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2002年12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刘卓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夫”的读音是这样说明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明知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枯燥的所谓“经典”课文实在提不起应该有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古典诗歌和文言文这些蕴涵着中国丰厚文化底蕴的特殊文体,学生更是爱恨交加,最终只有无可奈何。因为由于语言方面的时代差距,学生对祖先的文字实在是很难理解,对最经典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更是少用,甚至不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宋同志来信询问,有的古汉语书中把《桃花源记》中的“外人”释为“外国人”(如杨伯峻《文言文法》、《古汉语虚词》即是)是否恰当。现请石见同志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褚香 《现代语文》2011,(6):34-35
近几日整理个人材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近两年开设的公开课大多是文言文,如《琵琶行》、《项脊轩志》、《孟子见梁襄王》等等,忽而想起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有些学生甚至戏称文言文为“第二外语”。纵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确实举步维艰,学生的学习倦怠,教师的束手无策,使文言文典范之美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20.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