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方是良好的做人品质和处世方式.但是,什么样的大方最值得称道?近来读《东坡志林》中关于“还履”的一段文字记述,笔者深感大方也是有讲究的. 苏东坡是宋朝进士、文学家、书法家,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于是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便要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刘凝之却拒之不收.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随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于是将沈麟士的鞋送回,沈麟士说:“不是你的鞋吗?”并笑着收下了.  相似文献   

2.
张召欣 《青年记者》2009,(20):43-44
2009年4月14日,一条题为“成都男子爬树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获刑一年”的报道出现在某报纸版面:“去年,成都男子李某,夜里趁邻居刘某丈夫不在家,翻墙进入其院中。当他准备进入客厅时,发现刘正在看电视,于是爬上院中的一棵树‘窥视’,在树上度过4个多小时后,突遇电闪雷鸣,李某被发现,随后逃回家中。  相似文献   

3.
在1999年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评论》杂志上,一位记者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网络采访的故事——1993年,旧金山一个精神失常者杀了8个人。记者想了解这个杀人狂的情况,于是在网上通过房产记录找到他的地址,并由此找到他的邻居和同事,给他们发E-mail采访。后来,由于这次成功的报道,这位记者被所擢升为该报墨西哥分社的主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采访在我国新闻界也开始得以应用。与传统的采访手段相比,网络采访具有哪些特点?实施的要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良种玉米     
有一位小伙子出差北方时带回一些玉米良种,但他摸不透这种子是否真的能高产,便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了一块地.结果到收获时,这块地里玉米的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小伙子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5.
良种玉米     
幽幽  朱朱 《出版参考》2005,(6):37-37
有一位小伙子出差北方时带回一些玉米良种,但他摸不透这种子是否真的能高产,便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了一块地。结果到收获时,这块地里玉米的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小伙子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6.
"宁可亏十几万块钱也要把房子卖掉,不和名人为邻!"这是一位古董商的一番牢骚话.一年多前,这位古董商买了一幢别墅,搬进新房后才发觉邻居是位大名人.于是他果断决定把房卖掉,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免受拆迁之苦.  相似文献   

7.
事出有因:一家三口吃完韭菜馅水饺后,剧烈腹痛、呕吐,住进了医院。一检查,原来这韭菜是灌过有机磷农药不久,就割下上市。于是,如何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就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市面菜上的农药余毒,让市民每天都惴惴不安。我的邻居,买菜回家后,总在清水盆里泡上半天,希望余毒能溶入水中。我问这功效究竟有多大?邻居回答:“谁知道!图个心净呗!”其不放心之状可见一斑,无怪乎有人买菜专挑有虫眼的呢?  相似文献   

8.
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粗枝大叶;她和大多数女子一样,心细如发。于是新婚不久,他们的战争就常常一触即发。 争吵后的她总是一扭身走进卧室,狂生闷气;他则掉头坐在电脑前,狂打游戏;想起他的漫不经心,她越来越忧郁:想起她的斤斤计较,他越来越烦闷。于是,两人互不相让,越闹越僵。  相似文献   

9.
当一天的工作、学习结束时,一天的劳苦奔波终结时,人们心中有苦恼、痛苦、压抑、愤怒或喜悦、兴奋、怀念、感动,想要找一种途径释放、排解。于是他们拨通广播电台的热线电话号码,向耐心的主持人倾诉心声,或加入业已开始的讨论;他们也可能打开电视,观看荧屏上的主持人和嘉宾们正在谈论的话题。看完之后,他如果感受很深,会写一封信给主持人,把他的心里话讲出来,这样他就感觉心里好受多了。   于是,人们满怀期待,等待着节目开播。   节目正点开播。人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  频道 1:这里正在谈热点新闻。主持人告诉大…  相似文献   

10.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11.
一 贺龙的第一次婚姻,是一九○六年腊月19岁时,奉父母之命,与比他大几岁的原燕罗界邻居,贫农女儿徐月姑成的亲,他们在第二年秋生下一女叫贺金莲。几年后,徐月姑病故于南昌暴动,贺龙去湘鄂西拉队伍, 贺金莲则留在上海。没多久,体弱多病加上上海的白色恐怖,贺金莲就夭折了。  相似文献   

12.
笑场     
恶邻一个男人到警察局报告他的邻居。说他家的东西只要不小心掉到邻居家,邻居都强行据为己有.无论是凉的衣服、钻过去的鸡、还是栅栏边果树上结的果子,从来都没有归还过。警察听了.说这些小纠纷不够立案,让他自己跟邻居协商。男人说:"这些事是不大,问题是今天早晨我老婆为果树剪枝时,不小心掉到他家院里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相似文献   

13.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有几位“近邻”: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当然,档案馆成为他们的“新邻”不过才二十来年的事。原本档案馆的“近邻”是保密局、机要局,这些神秘兮兮的部门。 当初,档案馆蜕去神秘的外衣,走近文化圈的时候,对他的“新邻”还有点不屑一顾,不以为伍的味道,自以为行政级别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后来,当档案馆不得不文化起来,再后来,档案馆想方设法文化起来,才发现他的这些“邻居”们的文化底蕴、科技含量、社会效应,从“邻居”那里借鉴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比如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期间,档案馆和他的“邻居”们和睦相处,还时常“走亲访友”,联手策划举办一些展览。 近年来,文化开始市场化、产业化起来,这种“邻里”关系也就不能不受影响,特别是原本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约定俗成的馆藏资源配置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6.
三位老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出门看见三位老者坐在他家门前谈笑风生,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高谈阔论,觉得三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三个人都很有智慧。于是,他走上前去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的普及,传播的最佳途径已经从报纸和广播转向了电视屏幕,主持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他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主持人成为了大众传播的核心人物,他就像一座桥梁—架设在媒体与观众之间。同时,人们对传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传播得更直观、更亲切、更深入,于是探索如何更好的向观众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节前夕,听到这样一件事:虞城县科协副主席、优秀共产党员赫惠民,在冒雪赴山东省泰安市为群众调运玉米良种时,推车中不幸以身殉职。我们意识到,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面典型。于是,春节刚过,报社便派一名记者和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名干部一起,赶到虞城采访。他们花费10天吋间,走访了赫惠民生前工作过的6个地方,访问了赫惠民的生前好友、同事、亲戚、学生、农民以及县委领导,还征求了对赫惠民有不同看法的同志的意见。赶写了题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长篇通讯。 2月21日,《商丘报》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了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新闻世界》2007,(11):54-54
一只鹅站在邻居家的卡车后面,全神贯注地看着保险杠上自己的映像。间或,它整理几下羽毛,或者对自己的映像“嘎嘎”地讲几句什么。我被眼前的一幕逗乐了。几个小时后,当我注意到那只鹅还站在那儿时,就感到有点蹊跷了。于是,我好奇地向邻居请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已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当代的大作家。他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应留下重重的一笔。笔者有幸,曾和他当过一段邻居。 那时,我们两家住的楼房前后紧紧挨着,又都是一单元,我家比他家高两层,因而,从我家可以直接看到他的家中。我上下班时,有时他站在阳台上换空气,休息,我在楼下向他招招手,他也微笑着和我招手,算是打招呼。 我是1987年初夏开始和端木做邻居的。以前,我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因为,我原来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当编辑的时候,一直都是我的老同事田藏申大姐和他联系,老田和他非常熟。我到北京晚报当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