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当前中学生人文缺失的现状,重构其美好的人文精神家园,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丰富人文底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成为关注人、关注生命力的过程。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事实,作为语文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其课程特点,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照。语文学科是人文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语文这门学科十分的特殊,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进行论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潜意识里认同一个观点,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现在语文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功利色彩,从而还语文以“人文”的本来面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那么,在实际语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关键。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瑰宝,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能够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因此,语文诗词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罗俊杰 《文教资料》2010,(16):47-49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体现人文精神,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作者从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出发,针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重构充满生命意识的语文教育,指出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际上意味着语文学科是一门素质的教育和素养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素养的关键学科。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中学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忽略人文精神教育的现象,所以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低下。因此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文工交融"就是将人文素养特别是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在技能教育中有机融入人文教育内容,实现技能教育与职业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人文精神,并把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因为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和精神需求,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营造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与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自然生成。课堂只有自然生成,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教育学领域里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绕开的一个根本命题。文章在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文知识的构建、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学人文素养教育要通过德育、人文课程教学、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等主渠道,践行学、知、行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教材增设许多人文色彩的内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人文素材,整合人文资源,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从新课程改革角度认识人文价值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旗帜鲜明地倡导入文价值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注入文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新教材内容不仅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有较强的人文性、思想性。入文价值教育主张人类有五大人文价值:真理、善行、和平、仁爱以及仁慈(或非暴力),这五种人文价值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生命活动等息息相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人文精神教育”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个世纪初,我国开始独立设置语文学科,迄今为止,语文学科的教学已经有一百多年,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语文学科也肩负着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多年以来,在语文教学前辈的关心呵护下,语文学科开始逐渐展示出它的蓬勃生命力,在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怀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界开始重新重视"教育与人"的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也逐渐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育写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规定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更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人文数学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用数学的精神、原则、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陶冶和人格塑造,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教化人格的作用。教育者可从创设特色人文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实现人文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的结合,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倡导人文价值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人文品质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新课程下的教育方针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性和人文性极高的科目,使得人文精神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学生完整的人格,也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同时也能展现文明大国的素养。探究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策略对于教育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