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  相似文献   

2.
陈金仁 《考试周刊》2014,(24):127-128
<正>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时所有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到了初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持放弃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则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激发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抱着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成就学业,取得较好成绩。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兴趣方面做了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4.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5.
陈小平 《新疆教育》2012,(14):79-79
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学习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的事实。初一的学生满怀希望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初中的物理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在农村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而到初二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10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认为需从以下着手: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为了保证这部分学生将来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宋沧儒 《中国教师》2009,(20):30-30
<正>一、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的抽象性容易使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望而生畏,这样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要转变学困生,必须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就是指学生的智力与感官都正常,但学习效率较低,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学生上初中后都感觉到化学不好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导致产生化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培养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困生较多,而且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从事教学工作会遇到许多学习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在班中比例不大,但如果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其影响面之广,危害性之大令人难以估量。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个纪律严明、学风、班风好的班集体,必须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素质教育在各个阶段都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条理性都较强的学科,使得"学困"这一现象区别于别的科目,学生"学困"的数量变得尤其之多。在素质教育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个年龄段的"学困生"成了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关注"学困生",推动"学困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必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在农村普通中学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特别是初二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其它学科都学不好,现在又增加一门功课。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物理知识的特点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围绕培养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1.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学困生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因此,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的体验对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这门课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较差,成为"学困生"。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困生的情感情况,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何玲  扈捷 《中国教师》2013,(5):13-15
<正>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谓相得益彰。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滞后对群体及其个体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初中英语学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有:学习兴趣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基础薄弱等。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让数学"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情况的帮助.一般来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抽象、分析能力较弱;二是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从而导致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要想达到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厌学的原因,然后有针对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学困生由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一科教学当中都存在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被称为"学困生".尤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数量颇多.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做好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激发兴趣,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培养情感,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再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和发展。"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对待数学学习抱着敷衍态度。初中数学教学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要以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困生",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成绩。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让人人都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是困扰诸多数学教师的难题。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将时间用在数学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化学困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投身数学学习活动。分析了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如下建议:联系生活教学,拉近课堂距离;创设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善用赏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