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案例”为中心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问题的提出如何组织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上新课,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二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未必都掌握,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景中,学生往往对旧知识的重组或者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应用缺少认知,这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重的一个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教师对新知识授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发现问题,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同时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便于课堂教学抓住重点及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题组教学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将内容、解题思路或是计算方法相似的一类题目组织、整理、综合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题组教学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能够将零散的知识联成网,灵活运用题组教学可以使学生脱离题海,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17-118
课堂提问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识,同时为讲解新内容作好铺垫,有利于新内容的讲述;二是能活跃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从长远看,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 ,牢固掌握有关旧知识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搞好课本内容新知识的预习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这是一种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是从旧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它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从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书写形式。好的板书既是讲授内容恰到好处的体现,又是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创造。 一、板书的主要功能 1.提供思维材料,进行思维导向。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逻辑严密,为此,教师教学时可选准为新知识提供最佳联系的旧知识设计板书,提供知识迁移的外部条件,通过对旧知识的提取、强化、加工、改组,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怎样由旧课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过程-导语,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语,研究导入的艺术性,促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勇于想象,敢于创新.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试用了以下几种导课方法.一、开门见山式导课教师上课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讲的内容、重  相似文献   

9.
李岩 《化学教学》2010,(1):35-38
1议题的研究背景 如何组织高三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高三化学教学通常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拓展复习面;第二轮归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第三轮重强化。考前冲刺。对于第二轮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第一轮复习,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熊光哲 《物理教师》2005,26(3):22-24
学生在校学习 ,大部分知识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 .因此 ,对教师来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关键必须恰当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 联旧引新 ,讲新带旧物理学科系统性很强 ,前面没有学过或者学得不够好 ,要想学好后面的新知识那是困难的 .新知识是从旧知识发展来的 ,要充分了解旧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与新知识内在的密切联系 ,这对新教材内容深浅的处理 ,多寡的取舍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来建立新的概念 .在上课时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联旧引新 ,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环体验教学”模式,是指针对一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师生有意识地创设并体验动态的教学情景——回忆体验旧知识、预习体验新知识、互动体验新课程、互动巩固新内容。其目的是:针对每一堂新授,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体验”流程,以使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新知识、获取新经验、确立新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旧知,促进迁移,由于数学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的,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新课时,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转新为旧。这里所说的“新”,指的是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是原来未学过,教师也未给学生讲过的知识;“旧”指的是旧知识,是学生学过,并已经理解和会运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方式,使难学的新知转化为已掌握的旧知,然后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顾春梅 《职教论坛》2002,(16):49-49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搭梯子”,引导学生自己爬。而提问就是“搭梯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提问的内容1.教过的内容。也是所谓的“旧知识”。通常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之间有一个界限,而让学生学习激活旧有知识,并将其向新知识迁移,使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因此需要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进度。提问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时,或者在复习时。2.课堂教学中没有教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新知识”。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化学新授课,旧知识复习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教学.化学新授课应该重视旧知识的复习.旧知识的复习要以夯实新知识教学的基础为目的,根据复习内容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复习的内容要与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知识不仅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阻碍新知识的获得,即背景知识具有负效应。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分析已具备了哪些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能力为教学所积极利用,更要重视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朱艳华 《上海教育》2000,(11):40-41
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积累经验和发展探求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学生能否在整节课上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新课引入中的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一、引入期问题设计的基本思想1.过渡性。引入期是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期,问题设计必须切合学生认知基础,紧扣新内容,才能实现这个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中 ,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人们重结果 ,更重一个求知的过程。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培养人才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各种教育手段 ,抓好每一环节。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 ,“问题设计”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1 课前问题设计课前问题设计 ,是教师为新内容做的一项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1 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笔者在听实习教师的课中 ,有两位实习教师均对“生物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数学新课的导人,应紧扣本节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讲究艺术性,要有新意,用心研究新课的导入方法。一、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复习已学过的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使学生在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扩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此种导入方法运用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20.
王燕 《考试周刊》2012,(51):75-76
新教材从理念、目标、形式到内容都较之旧教材有显著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心琢磨,合理选择教法,正确引导学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而有效的提问也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