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空具有人类学意义,时空与人类的存在内在统一。正确认识和规划时间与空间是教育促进人成长与成熟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任务。博尔诺夫通过心理空间、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划分,探讨了空间的教育学意义;通过过去、现在与未来和人生命关系的探讨,揭示了时间的教育学意义。时空的教育学意蕴构成了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的独特视阈。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学观察的原则出发,博尔诺夫详细分析了教育世界的价值走向,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的人类学研究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非连续性教育探究的必要性、迫切性与适宜性的细腻勾勒。非连续性教育是人类学整体性原则、文化相对性原则、解释性原则乃至实然与应然整合原则的综合体现。对教育的非连续性本质的讨论可能会关注"生存—生活—生命世界"三重格局的教育开展,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整体教育关联,关注社会变迁带来的教育策略的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董江华  文进荣 《时代教育》2009,(10):131-132
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一书,围绕人的存在与生命等基本的人生问题展开."非连续性教育"、"房子与人的发展"、"培养独立判断的教育"等卓而不群的论述令人眼前一亮.其论述使人看到了精神科学、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等诸多学科在思考教育问题时所带来的不同视角,进而拓展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教育人类学及其学术体系,着重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出发,从文化视角、研究思路等四方面剖析了文化教育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博尔诺夫是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他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揭示使我们意识到人作为个体的独特存在和教育肩负的神圣使命。本文通过对博尔诺夫空间观的阐释,分析了其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空间概念的历史,探讨了教育人类学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远程教育利用其“迁移重构机制”创造了一种“超空间”,这使得师生之间“缩小了空间,拉近了距离”,但由此也导致了一些负面作用,需要加以注意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儿童人类学的儿童观可以概括为如下3个主要方面:文化之网上的儿童、主位的儿童、具体的儿童。儿童人类学的儿童观对分析教育问题很有价值,例如对当今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儿童个性发展、儿童自主发展这3个议题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异军突起,以崭新的学科视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点的学科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和教育学科体系,推进中国教育学科转型,在创新中国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发展新的教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从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有着紧密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梳理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以及民族教育的关系认为,这一学科应既体现人类学的特点,又发挥教育学特有的功能,真正体现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人类学属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名称不能混同,但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尽管民族教育学和教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不能相互等同或相互取代,因为两者在词源、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成果、重点考察的对象、研究的视角、研究方法、研究观念和研究目的及研究功能方面均不同,所以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或在同一层次上使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类学是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论。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以此来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人类学(AppliedAnthropology)是美国人类学家丹尼尔·布林顿(DaniedG.Brinton)在1896年进行题为《人类学目标》(AimsofAnthropology)演讲时首先提出来的。1930年,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Radcliffe—Brown)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促进会的报告中,也以此为题做了公开的演讲。同时另一位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1929年在《非洲》杂志第2卷1期发表题为《实用人类学》的文章,以PracticalAnthropology替代AppliedAnthropology,并认为人类学就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是为了指出各类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育人类学的缘起与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文化功能,尤其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奠基与发展。本文论述了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结合,着重讨论了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对教育问题的启示,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此外,英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下的"人种志",即"教育人种志",是本文所突出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具备启示意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肖静芬 《继续教育》2014,(12):87-9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新概念,它具有非控制性和强影响性的特点。非连续性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环境方面,给我国现代教育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乔治·斯平德勒(George.D.Spindler)被称为"美国文化教育人类学之父",他首次尝试将教育学和人类学两大学科结合起来,运用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斯平德勒在《教育人类学50年1950-2000》选集中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和案例的介绍,得出对我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启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典人类学更多关注少数民族或部落的文化现象,在研究内容和方法论上对于认识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有一定局限性,进而在学科知识领域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近年来兴起的空间研究,在拓展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无可避免的缺陷,不能为社会学研究反复揭示的阶级、阶层区隔,城市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现代城市病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能性。顺应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研究将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对空间研究进行补充,进而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及其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与各种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校舍的安全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本文从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入手,从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的角度,论述中小学学校加强危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危机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