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功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而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传统教学的窠臼,即"死记硬背"。所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背诵,要讲究策略。策略一:让"理解"为背诵插上翅膀清朝袁牧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意思是说,读书如果不理解意思,不如不读书。学习语文,要背诵的都是或文质兼美或因寓意深刻而代代相传的诗文,尽管它们的体裁不同,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所以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二者在相辅相成中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典雅的语言?"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例如,我们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显得平直;如果加上适度点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相似文献   

4.
狄云娟 《考试周刊》2011,(40):20-20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这是对文化的极大尊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社会文化的孵化器,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其中学校美术文化是"文化立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达训练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表达。"温家宝总理到一所学校视察时,也说过:"要让孩子学会表达。"他们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对于任何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都离不开好的教材。芬兰汉语教师Tanja编写的《走吧》独具特色,给我们研究"中级汉语教材话题如何选取及其与文化项目兼容"提供了借鉴。当前的中级汉语教材重形式而轻内涵,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少对语言文化移入的考虑。应该重视教材话题本身的意义,突出其实用性。教材"话题"与"文化项目"兼容过程是语言融合的过程。一方面教材"话题"要适应异国文化,让对方自然而然地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教材"话题"应该体现汉语言独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黄素龙 《师道》2014,(12):34-35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历史教师要实现历史课程目标,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就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用好历史教材之余,还要善于开发历史教学资源。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学最好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  相似文献   

8.
蔡慧 《海南教育》2014,(9):25-25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两者都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教学则是关注文章中有规律及有特色的语言,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然而,纵观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教师仍然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而非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潘大卓 《教师》2011,(22):27-27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我认为教师也应该这样: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教,教则须疑。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必须对其绝对服从,而新课程倡导的则是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教师可以在其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新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对教材进行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史书记载不一,关于韩愈故里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流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昌黎说"、"邓州南阳说"、"孟县说"和"修武说"。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支持"孟县说"和"修武说"者较多。故里之争背后是经济利益的博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本无可厚非,自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只是,文化搭台的前提要尊重历史,不能局限于地域之争。历史研究要跨越地域观念,以求实求真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教育家颜昊先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人际关系学之父卡耐基也说过:"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真诚的赞美与肯定是最动听的语言,是打开心门的钥匙。"渴望得到表扬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扬与鼓励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表扬也一直被各位教师奉为法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材的示范功能。我们用这句话来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材,并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叶老这句话也提示教育者在明确"教什么"之后,要善于科学、艺术地实施"怎么教"。小学语文课程包括现实与未来两重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学史使人明智,”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利用中师历史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下列途径和方法进行,即: 一、发掘历史教材本身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划分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从每一时期的教材特点出发,把分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从未中断的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教育教学整体。中国古代史突出灿烂文化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及其为…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是手拿教材,照本宣科,机械地死搬教材去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作业错误率高.课后再去"炒冷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叶圣陶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编排方式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常说交流是一门艺术,"问"便是这种艺术的精髓."问"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问"是我们探索真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一块敲门砖.恰当的"问"更是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  相似文献   

16.
船夫和哲学家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要渡河的哲学家。当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回答:"没有。"哲学家说:...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本体即语言,所以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它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楠楠 《学语文》2013,(2):68-69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0.
章媛 《现代语文》2009,(1):141-142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训练学生语言的例子,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例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的材料;教学过程是课程设施的过程,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